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旅游|广告服务|惠购|公益

|注册

新浪海南> 旅游 >旅游线路>正文

渡南海去西沙:结识“鲁滨逊”漂流南海人(3)

来源:新浪旅游2012年12月27日【评论0条】字号:T|T

  这顿饭吃得大汗淋漓,也在这时笔者才开始明白文昌清澜港风光。这座有600多年历史的港口,是海南岛东海岸重要商港,有琼州之肘腋、文昌之咽喉的美称。早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这里就已经形成了渔商小港,而现在这里已是海南东部水运物资集散地,也是沟通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重要枢纽,是三沙市的重要补给基地。淡水缺乏的痛苦——岛上最珍贵的就是淡水,这里的窝棚都设有“鲁滨逊”们自行发明的雨水回收装置,雨水从单坡的屋顶流到竹子做成的水槽收集到水桶备用。

文昌清澜港风光文昌清澜港风光

  尽管渔民兄弟很热情,让笔者尽情地用淡水洗澡,但我哪里又好意思?于是,一小桶水便完成了自己洗脸洗脚的全部过程。淋浴完毕,拖着依然汗湿黏糊的身体找到老赵,由他领路带到了住处:屋里就两张竹床、一个柜子,还有一个门一个窗,窗对着海,门也对着海。此时在大陆应该已经是晚上,但南海上的天还很亮,而且还带着被夕阳晕染的红色。屋里已经是黑夜了,笔者点上了蜡烛,可窗外坡上坡下的其他屋子都没有灯光,到了后来才知道:这是老赵特意留下的蜡烛,他们一到天黑就睡了,基本不用照明。熄灭了烛,躺在窗边的竹床上。

  海滩那边传来海潮声,海滩不远,但是海潮声听上去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的,声音轻微,又很平静。同时,笔者在这里还发现了一种只在小说中看到过的淳朴——岛上可以夜不闭户,门的用途只是挡风而已,让人感受到这人与人之间极为单纯的人际关系,恐怕自己住久了,回到城市里还真不能适应……畏惧远行不敢去中沙和南沙,因为不安全 第二天天一亮,老赵和部落的人们就起来了,他们都没有吃早饭的习惯。小黑带着笔者去沙滩,到了后才发现许多人都已经聚集在此,在凉棚下谈笑。

  小黑说,他们每天都这么过,在沙滩上等鱼船回来,或者出海去带鱼回来。凉棚下除了人,还有些古老的捕鱼船,不过许多已经退役了。这些小木船是经不住太阳暴晒的,所以得放在凉棚下。那么小的船,看上去一个大浪就可以把小木船压翻,但历史资料却告诉后人——早在数百年前,南海渔民们就是凭这简单的工具,漂洋过海去接受海洋的赐予,不仅养活了自己,也养活了自己的家人。古老的捕鱼方式也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

古老的捕鱼方式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古老的捕鱼方式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

  可以说,现在赵述岛的“鲁滨逊”们依旧生活平静,这片母亲般的岛屿,让他们在自己的礁盘上打鱼,然后在岛上把鱼晒成鱼干,带回海南——或者把鲜鱼南海渔民及其住所。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赵述岛在西沙其他岛屿的环抱和护卫之中,不会有其他国家的军舰和渔政船进来“执法”,其他国家的渔民也不会轻易到这里来侵渔。卖给在该海域来回游弋的收购船,同时从收购船上,获得一些淡水和食品。但提到未来,老赵和孩子们都很迷茫,他们不知道还能在赵述岛捕捞多久,因为鱼越来越少了,已经有许多人准备转移阵地了。“以前是鱼多人少,现在是鱼少人多,”老赵说。现在一条15人的渔船,出去捕鱼20天,也就能捕4~5吨鱼。以前捕鱼都是靠经验,设备也没有现在这样发达,因此可以保证鱼类的繁殖期。

淳朴的当地捕鱼人淳朴的当地捕鱼人

  而现在捕鱼基本上都是靠仪器设备,捕鱼的速度远远超过鱼的繁殖速度。“那为什么不去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呢?”笔者问道——据资料显示,中沙和南沙群岛海域岛礁里渔业资源总储量非常巨大,以南沙为例,目前已知栖息鱼类有500种以上,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有30多种,适合大范围开发。“不敢去,不安全”,老赵的话充满了无奈:“那里外国的渔船太多了,军警的船也多。”这里的外国主要就是越南、菲律宾,他们对中国渔民“特别狠”,因此很多渔船都不敢远行至中沙群岛以及南沙群岛捕鱼。在自己的海疆上都要如此小心翼翼,笔者这样的螺壳山在南海渔民聚居的岛上随处可见。一时语塞,实在找不出安慰老赵的句子了。

南海的捕鱼速度远远超过繁殖速度南海的捕鱼速度远远超过繁殖速度

  后来,笔者还去参观了岛上的渔获加工坊。所谓加工坊,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机械设施,他们加工渔获的方法依旧很原始:抓回的月光螺就放在汽油桶做的炉灶上煮熟,肉拿去卖,壳就堆在一边。岛上可以看到一座座的螺壳山。而由于条件简陋,渔获不能保鲜,如果没有收购船,重达十多斤的大墨鱼,或者是新鲜的石斑鱼也都只能晒鱼干。“在大陆上,石斑鱼是45块钱一公斤,还不是新鲜的,但在岛上,刚捞上来的活石斑鱼只卖5块钱一斤,不值钱啊!”小黑笑着说。他们的话让笔者沉默许久,同时也想起了那首在海洋上流传了千年的渔歌:“海哟,你这个博大的生灵哟,我们懂得,只要不干违背你的事,你就是慈祥的父亲。你不发怒,我们可以安心地投入你的怀抱”——这歌词是后来查资料整理出来的。的确,作为一个过客,笔者不知道他们曾在海上遭遇过何等危险,抵挡过何等风浪,但似乎能从这歌声中,感触到渔民们将这片大海视为父母的心声……

[上一页] [1] [2] [3]

精彩推荐更多>>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