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旅游|广告服务|惠购|公益

|注册

新浪海南> 旅游 >旅游资讯>正文

文化建城破解千城一面 保亭处处闪耀“民族风”

来源:海南日报2013年3月4日【评论0条】字号:T|T

  保亭:处处炫动民族风

  随手摘一片树叶,可吹出一首动听的歌曲,弯腰捡几根木头,可敲出和谐的音符……

  当亲眼目睹了保亭槟榔谷内黎族苗族同胞的即兴表演后,湖北游客王铭大开眼界:“在他们手中,叶子和木头这些东西好像有了生命一样,少数民族文化真的是太神奇了!”

  集大自然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拥有着黎族、苗族文化、仙安石林、热带雨林、雨林温泉等丰富资源。多彩多姿的黎族服装、船型茅草顶的建筑、神秘的民族图腾,民族风情浓郁是许多游客来到保亭后的第一印象。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中,保亭在突出黎族苗族文化上匠心独运。漫步小城镇,感觉就是十个字:“人在画中游、处处民族风”。

  以民族文化创新城

  每天早晨与傍晚,是保城镇“七仙广场”最热闹的时候,市民们散步、休闲、练太极、学跳舞的人群,一群群,一拨拨,歌声起处,人舞剑影,情侣错落,灯光斑驳,群情悠然,其乐融融。这座坐落在七仙河畔的公共广场,以其独特建筑的亭阁和图腾圆柱吸引着该县居民前往休闲娱乐,成为保亭县保城镇一道亮丽的风景。

  行走在保城镇,青砖白墙的建筑描绘着栩栩如生的图案,蜿蜒环绕的七仙河畔两岸树立着的灯柱上雕刻着黎族苗族图腾,依山傍水的七仙阁,高然耸立的七仙图腾柱……无论是公共建筑还是市井小巷,随处可见的黎族苗族文化元素,让人感受到保亭人对他们源远流长的黎族、苗族文化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觉性。

  以文化建城,是保亭发展城镇化所提倡的创建观念。近几年来,保亭县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先后改造七仙河、拓宽城市道路、美化、亮化路面路灯,并邀请了省内研究黎族文化的专家,把黎族、苗族文化元素融入到县城的改造创建中去,建设一个具有浓郁黎苗风情的城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保亭不盲目照搬或是模仿其他城市的建设,而是十分注意突出保亭的民族特色,让广大游客、商务人士及到保亭置业者了解黎族、苗族文化,同时激发少数民族同胞们的民族自豪感,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保城镇的文化改造,也成为了保亭县创建新型城镇化的一个示范点。依托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历史,结合先进的建筑理念,保亭在其各乡镇建设以及农村危房改造中都融入了民族文化特色,打造出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生态文明乡镇和村庄。

  景区景点亮出“最炫民族风”

  昨天上午,湖北游客李先生携妻儿在呀诺达景区参加了“踏瀑戏水”拓展活动,在幽深的热带雨林里,他们要穿越一个河流落差200米,急流、怪石、瀑布、巨树等构成的神秘地带。

  “这里山奇、水秀、谷深,可以称得上是海南的‘香格里拉’!”在导游的指导下,李先生穿上草鞋,戴上头盔,和大家一起溯溪而上,在经历了穿越急流险滩、深潭飞瀑的惊险后,李先生对记者感慨道。

  “不做第一,只做唯一。”这是保亭人在创建新型农村家园时的指导思想。和其他市县相比较,保亭地处山区,人口较少,在以工业为主的城镇化发展热潮中并不占优势。

  推进城镇化,保亭的优势是什么?既有闻名海南的青山绿水,又有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何不在少数民族特色上做足文章?保亭人扬长避短,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以三道镇为例,距离县城31公里的三道镇,近年来以“绿色生态旅游文化”为发展主题,努力打造一个充分展示“绿色生态宜民”和以表现“海南黎族苗族传统文化”为品牌的海南名镇。

  毗邻三亚的三道镇,依托丰富的地理、民风民俗资源吸引了一批企业入驻,打造出了民族特色旅游品牌。“呀诺达”的雨林温泉、“槟榔谷”的黎音苗韵、“布隆赛”的黎乡田园……吸引了大江南北游客源源不断。

  根据统计,2011年,三道镇接待游客113万人次,财政收入2624万元,2012年旅游接待人数246万人次,财政收入达到了4134万元。依托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景区发展,周边村庄开始由传统农业向具有附加值旅游产品加工的延伸,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

  景入村来村如画

  听着蛙声入眠,被鸟鸣叫醒,和黎族村民下田插秧,摘菜做饭,唱黎歌、织黎锦……这个春节黄金周,游客王小姐卸下繁忙工作,在保亭三道镇什进村享受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惬意田园生活。

  站在什进村的村口,远处青峰迭起,绿浪粼粼,近处花香扑鼻,绿树成荫,造型别致的船型别墅掩映其中,村道阡陌相通,游客、村民往来种作,怡然自乐。

  村民吉秀美去年把自家的三间客房腾出来改造成了客栈,这个春节黄金周接待了不下20位客人。客人们到菜地去摘菜,帮吉秀美喂鸡,还自己动手做饭吃,在乡村体验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劳作生活。

  吉秀美感慨:“我们现在住别墅,有热水器,有电脑宽带,条件跟城里没什么差别啦,这要在几年前,我们连想都不敢想。”

  而在2009年前,什进村还是个仅有一条沙泥路,垃圾污水随处可见,大部分村民居住在低矮破旧的砖房、茅草房里的贫困村庄。区区5年时间,这座仅有40户人家的黎族村庄,在“大区小镇”这股春风吹拂下,变成了一个现代化、景区化、田园化的世外桃源。

  长期以来,国内很多旅游重镇常常陷入一个怪圈:一边景区内风景如画,而景区周边村庄却破烂不堪,很多农民在失地以后,也陷入了生计困境,以至于作出了一些有损景区利益的事情。如何让景区与周边农民共享旅游经济发展成果?

  2009年,保亭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区小镇”发展模式,“大区”是指复合型的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小镇”是指依托“大区”形成有地方少数民族风情和文化特色的原居型旅游村镇,将少数民族的原著生活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把居住性、行政性的原著村庄变成“经营型”的旅游新村,村村相连,构成多功能、综合配套的风情小镇,从而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负责“大区小镇”项目建设的北京春光集团董事长宋伦说,保亭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大区小镇”发展模式的前提。乡村虽然没有旅游景区那样统一整合旅游资源,却也以其自然、原始、静谧的田园生活对生活在车水马龙、高楼大厦下的城市游客来说,有着非常大的诱惑力。

  宋伦认为,大区小镇发展模式,在保持农村有效资源的同时,把土地为主的城镇化建设转为以人为本。在规划、建设新型农村面貌时又保留农民的传统生产生活,让村庄面貌、农民生产生活也成为景区的一部分,让农村的生产效益和旅游效益双丰收。

  短评

  文化建城破解千城一面

  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地方通过简单地盖楼房,修马路,发展工业,建设项目,从而实现城镇的扩张。如果仅仅局限于此,则是粗放型的城镇化,很容易造成千城一面。虽然一段时间内经济指标上去了,但城镇的内涵丢失了,家乡的味道没有了,城镇发展的后劲并不充足,也无法对农业现代化发挥持续有效的带动作用。

  为了破解千城一面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保亭树立了文化建城的观念,走出了自己的城镇化道路。在综合分析当地人口、产业、区位、文化等各方面资源情况之后,当地避开了工业带动的发展模式,通过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依托独具魅力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整合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实现城镇化。

  如此一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没有遭到破坏,民俗风情得到了保留和发扬,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就地转移,农民也获得了实惠。可以说,保亭走出的城镇化道路,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成功范本。 (孙慧 黄青文)

精彩推荐更多>>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