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旅游|广告服务|惠购|公益

|注册

新浪海南> 旅游 >热点目的地>正文

行走海口府城老区间体验海南市井文化

来源:100T旅游网2012年12月24日【评论0条】字号:T|T

  行走于府城的条条街巷中,许多路名还能让人感觉到它往日地位的不同寻常。   

  从宋、元开始,府城的城池已开始兴建。至明清两代,又历经多次修建,东、南、西开三个城门,南筑长堤,后又在城西门外增筑土墙作为子城。由此,城池内地形呈北高南低之势,依地势和城墙,街道布局以东西向的今文庄路、忠介路为主线,其余路巷多在南部辅开,逐步形成“七井八巷十三街”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 

  世事变迁,府城当年的城池楼台、青山碧水,今天我们已难以想象。唯有街巷,留存着历史传说和它们历经的沧桑。许多街巷里坊更因居住过那里的人而闻名,如达士巷因有明代工部都水司主事郑廷鹄、“岭南巨儒”钟芳等名流乡绅而由“郑家巷”改名;金花村与朱桔里,则因出了丘浚和海瑞,让不少游人至今踏足拜访。 

  “七井”,一说是人们开凿取水的古井;一说是造就繁荣城镇格局的“市井”,即以南北向为纵,东西向为横,构成了府城的七大井块。八巷,各有特色,趣味盎然,比如府城最短最狭的巷———蛋巷、坡度最大的巷———打铁巷、最弯曲的巷———仁和巷(坊)、最肃穆的巷———关帝巷、按海南方言读来最难听的巷———少史巷(“臭屎巷”)、最有传奇色彩的巷———草芽巷、石板铺设最完整的巷———达士巷、已被遗忘的巷———双龙巷。其中,“臭屎巷”的起名颇有佳话。清乾隆时此巷称夏宅巷,后来一户大家搬至,其户祖先当过少史官职,所以人们把此巷改称少史巷。 十三街,包括东门街、府前街、南门街、靖南街、尚书街(坊)、北帝街、镇台前街、县前街和县后街、丁字街、学前街、马鞍街、北门街(今绣衣坊)、北胜街。其实,府城的街宽狭不一,有些像街,有些不像,但自古人们都是这样称呼,于是就传下来了。 

  七井八巷十三街,体现了府城最基本、最有特色的历史环境风貌,至今仍保存着古代建筑载体中各种真实的历史信息。漫步老街,你还会发现,这里还随处可见佛教、道教的寺、观、庵、塔,还有许多奉祀各代名人的祠堂。    

  尽管城池消失,但千年古城的深厚积淀,已无声地渗入府城人的生活里。

精彩推荐更多>>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