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昌,这个昔日沉寂的山区腹地正在海南中部崛起。它在海南市县中经济不算富裕,可屯昌人的精神生活却不贫瘠。这个被称作是“小县大文化”的文化县,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槟榔之乡、水晶之乡、兵乓球之乡、民间技能之乡,还是正在兴起的油画之乡。它灿烂的人文,秀美的山水是国际旅游岛规划蓝图上熠熠生辉的一笔。
没来屯昌油画村之前,就已经对油画村的情况有所耳闻。在媒体和政府的宣传中,那里是一个借鉴深圳大芬油画村模式的以出售订单油画为主的油画村,虽然2009年初才起步, 但是它编织的文化产业梦已经吸引了许多目光。此次有机会能亲自去到这一处散发着油彩飘香艺术气息的地方实地走访,心里充满了各种期待。在经过两个半小时海南中线公路的颠簸之后,我们终于到达屯昌县城。
来油画村一定要去三个地方,一是油画一条街,一是油画村,还有就是学校。我们的第一站是直接前往油画一条街。看到“屯昌油画步行街”很显眼的招牌后,才发现这条街就在县检察院边上,属于新开发的小区临街一层铺面,整条街挂满了横幅和彩带,衬得暗沉的天空有了几丝缤纷的色彩。油画街总共由十几间画廊组成,相连一排沿街展开,每间画廊的名称都别具一格,每一间画廊也是油画工作室。画师和学徒们就在这里进行创作和接收订单。油画步行街街道很干净,周边环境很安静,随意走进一家画廊,都能看到有学员正在专心地对照样图绘制油画,墙上挂满了各种油画作品。据画廊的画师说,他们只需要通过网络和电话接订单。路过的人,若来此处买走一两幅画也是可以的。一般商品画也就是几十元一张,但如果是原创的作品就要相对贵一些。在这一排画廊里,还专门有负责售卖画框、画纸、画笔、颜料以及裱画加工的店铺。
屯昌油画村离油画步行街就一公里的路程,原是一处民政老人服务中心,里面绿树成林,环境清幽,几栋洋楼建筑分别用作画室、习作室、展览室等。但此时油画村处于改造扩建时期,学校的教学区已经暂时搬迁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说起油画村的故事,就不能不提研璞轩美术学校,没有这所学校,就没有屯昌油画村的今天。研璞轩美术学校创立于1984年,至今已经建校二十八年。这二十八年里,研璞轩美术学校让屯昌县掀起了油画热,让当地学油画的习气蔚然成风,它改变了许多农家孩子的一生,在培养他们兴趣爱好之余,还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并以此作为谋生的技能。许多本地人因为油画得以生存,村子也因为油画普及逐渐发展成油画村。现在,油画村更是顺应时机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让学画、作画、卖画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在参观完油画村之后,我们一行人继而前往研璞轩学校,在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栋略显陈旧的教学楼里,研璞轩美术学校的学生们正在教室里上课。研璞轩美术学校共两个年级,一年级上基础素描课,二年级才开始学色彩。不管是哪个年级,学生都很多,几乎挤满了整间教室。他们都带着小凳子,立着画架,调料板、颜料,笔任意散放旁边,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全情投入地描绘着。从这些年纪才十五六岁的孩子们专注而执着的眼神中,能读到他们正在放飞的艺术梦想。 教室墙上的“匹夫无所耻,所耻在无成;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的标语朴实无华,却激励着他们珍惜这美好的时光。
桃李不言丹青艳
研璞轩美术学校创立已有二十八年,对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有一个人是他们终身崇敬和感谢的对象,这个人就是学校的创始人——陈有俊。
陈有俊,这位前任的县文化馆馆长,民办教师出身,爱好画画和摄影,自学成才。看到屯昌很多农村的小孩喜欢画画,他就很热心地教他们。1984年,他被调到县文化馆任美术干部,为了让喜欢画画的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条件,他创办了屯昌县研璞轩美术学校。只要是喜欢画画的孩子,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学、画不起画,他都会给他们提供机会。当年的研璞轩校址是在一幢设施简陋的平房里,第一批学员只有二三十人,这些农家孩子大都没有接受过美术培训,基本功底相当差。陈校长不辞辛劳,耐心教他们画画技巧,节假日还给他们上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陈校长不仅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地培养学生,还要负责帮学生解决出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海南的发展比较落后,各种信息渠道不发达,陈校长带着毕业后的学生到岛外去寻找就业机会,并跟一些家具厂、工艺厂接洽,让学生得以在企业实习。这样风里来雨里去,他在研璞轩美术学校投入了所有精力,带领这些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开始描绘他们的美好人生。
二十八年来,研璞轩的办学地址换了又换,风雨磕绊走到今天,培养了一茬又一茬的画师画匠。 从研璞轩走出来的学生已有5000多人,有的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中央美术院校继续深造,有的则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发展,而更多的学生则在全国各地的工艺厂、油画厂、模型厂、广告公司等企业工作。在2009年油画村成立之后,许多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在深圳、厦门等油画基地发展的画师,纷纷选择回屯昌油画村从事教学工作。
所有曾经在研璞轩上过学的孩子和在油画村工作的画师,对老校长的感情都很深厚。在他们的记忆中,老校长是一个慈祥和蔼,非常有责任心和爱心的老人家。陈有俊校长不仅仅是在教学,他还在用画笔挖掘孩子们的潜能,传授给他们一种可以用来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在这里,他们改变了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成为或者即将成为父辈们想都不敢想的画家。
想起汪曾祺先生的那篇中篇小说《徙》。文章的开篇是县立第五小学校歌:“西挹神山爽气,东来邻寺疏钟,看吾校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列其中。半城半郭尘嚣远,无女无男教育同。桃红李白,芬芳馥郁,一堂济济坐春风。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小说里面塑造了一位艰难时世中“严于律己,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语文教员高北溟。同样,屯昌研璞轩的陈校长,对于所有他教过的孩子们来说也是如此让人难以忘怀。
站在教室的走廊上,透过窗台看着里面的师生都在安静地埋头作画,转眼望着灰濛濛的天空,小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来的时候还曾因为这雨而懊恼,可现在的我顿感这雨下得真及时。老校长陈有俊的事迹和奉献,就像这绵绵秋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屯昌有灵山秀水,聪慧而善良的人群,愿油画在这里会像满山遍野的树木一样,青翠欲滴,葱茏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