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亚市委书记曾就三亚“宰客”事件致歉,一年之后,海南旅游乱象为何仍然泛滥?
春节是各地游客到海南度假的高峰。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海南旅游市场许多环节都充斥着“回扣”现象,回扣金额基本上都超过50%。记者跟随导游出发前往旅游景点,可一上车,导游就宣布要增加自费项目,这样一来,原来600多元的团费转身已经翻了一倍,“八菜一汤”的饭菜标准人均不到10块钱。(2月17日《新快报》)
记者暗访又为大家揭开了海南旅游市场的另一种真相:黑导横行,回扣惊人。卖水晶、玩潜水……当这些项目成为圈钱伎俩之后,消费或游玩的趣味便沦为挨宰的愤懑。
当你以为这或者又是标签化思维的时候,海南省旅游委证实了一个无欺的事实:查明海南奥林匹克旅行社的违规事实,决定依法予以吊销该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对存在的其他问题,从严查处。是的,再剽悍的“著名景区”,恐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黑幕折腾。在旅游产业走向规范化与法制化的今天,“海南黑导”本身就是监管与制度的某种讽刺。
真正值得反思的是两个方面:一者,若不是此番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地方主管部门还会对旅游市场的此类乱象“不知不觉”或“后知后觉”吗?二者,三亚已经不是第一次“榜上有名”。去年春节期间,曾有网友发微博称在海南吃海鲜挨宰,随后,三亚市政府新闻办回应称,对海鲜店勒令停业整顿。也是在去年2月1日,三亚市委书记就三亚“宰客”事件致歉,全市的旅游购物点和海鲜排档经营者还分别与工商签订诚信承诺书。时隔一年,为何类似的猫腻还会翻版重演?
旅游城市的文明有序,不仅裨益外来的游客,本身也是城市社会生态的一部分。旅游本身就是吃的“开放饭”,指望靠小伎俩挣“外人”的钱,自己也难免深陷“潜规则”中而终究不能自拔。只是,记者暗访式监督就能发现的问题,为何地方部门总要慢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