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30日电 题:人民币加速升值 外贸企业雪上加霜
中新社记者 石岩
肇始于数月前的新一轮人民币升值步伐,目前已引发市场恐慌。舆论担忧,鉴于外需状况未根本改善及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本轮来势汹汹的人民币升值或将成为压垮很多外贸出口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数据显示,今年4月1日至5月27日的36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16次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并在5月24日一举突破6.19的心理关口,让许多人直呼“看不懂”。
对于本轮升值行情的来由,业界普遍认为与资本流动大有干系。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尚未退出,欧洲、日本的货币政策宽松持续。相形之下,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无风险,对套利资金形成了极大吸引力。
“这一势头对我们出口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广州市虎头电池集团有限公司国外贸易部区域经理张小敏告诉中新社记者,今年以来,该公司出口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个百分点,这其中,汇率的影响占了很大比重。
张小敏所在企业的困境,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很多外贸企业中均有所体现。更为致命的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存在的当下,很多出口企业开始不敢接长单,进而导致两个后果的产生:一是单量不够,二是大量短单导致企业综合成本大幅上升。
“没有办法,只有跟着走。”广东宏陶陶瓷有限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中新社记者,为了避险,该公司只有尽力将升值导致的潜在成本转嫁给客户,“在谈时就讲跟客户讲明白,升值成本由他们负担。”她说,“行内大部分商家都这样做的。”
但显然,上述“策略”能够奏效的前提是客户的购买欲较强且具有足够购买力。在外需未得以根本改善的前提下,很多精打细算的客户还是倾向于价格更低、更有稳定性的订单。
“我们的很多订单都流失了,向越南、印度和土耳其转移,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相当于我们十年前的水平,价格自然更有竞争力。”该负责人无奈地说。
除了外需不振,贸易摩擦和人力成本的持续上涨也是架在外贸企业颈上的“几把刀”。广东嘉俊陶瓷有限公司出口业务代表罗兆镜告诉中新社记者,他所在的陶瓷行业本就遭遇欧盟、美国、印度、巴西等国反倾销调查合围,如今的人力“越来越贵”,加之新一轮人民币升值,已将行业逼入死胡同。
“没办法,我们只能在价格和产品质量上做文章,压价再压价,同时开发出更多的新产品。”罗兆镜说,“其它的就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了。”
有分析认为,面对持续数月的本轮涨势,央行有必要适时介入,适当稳定汇率、避免形成持续升值趋势,促使市场修正预期,减少热钱流入。海关方面,应加大出口退税力度、促进通关便利化,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
长期而言,应着力于实现贸易平衡和国际收支平衡,在解决了外汇市场长期存在的供求失衡后,逐步放松交易要求,以促进外汇市场走向成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