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海南在海上丝路发展史中有重要历史位置

来源:人民网海南视窗 2014-03-24 09:29:08

  编者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5日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习近平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重点工作时指出,将“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郝思德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郝思德

  在国家即将出台“一带一路”规划的背景下,海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环,海南和海上丝绸之路有着怎样的关系?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将发挥怎样的优势?将怎样将其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结合起来?海南将如何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即日起,人民网海南视窗将推出“海南如何成为‘海上丝路’桥头堡系列报道”,与您共同谋划“海上丝路海南篇章”,敬请关注。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海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起到了交通要冲和往来驿站的重要作用。”日前,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郝思德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历史位置,随着国家层面对重建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推进,海南还将返回更为重要的作用。

  郝思德说, 对于陆上“丝绸之路”,如今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对于以南海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人们了解的也许就不多了。从汉代起始,中国在陆上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开辟了经新疆的南路和北路到达中亚、西亚各国,再由这些国家转道到欧洲部分国家的陆上“丝绸之路”。因西方对于丝绸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陆道上交通遥远,运输时间长,数量较少,成本也大,开辟海上丝绸运输路线就成为当时必要的选择。中国与西方在海域上是相连的,出南海入印度洋或西北行入红海、或西南行入大西洋,均可抵达欧洲。因此汉代在开辟了中国与中亚间的“陆上丝绸之路”的同时,还开辟了一条以广州(古番禺)为起点、以南海为中心,向周围国家乃至欧洲、非洲等地区通商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南岛地处我国南海之中,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中亚、大洋洲之间的航运要衡,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海外交通的门户。”郝思德介绍说,海南岛与南海诸岛,特别是西沙群岛,就处于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航道要冲之处。虽然不是始发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南岛逐渐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根据《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最初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为番禺-徐闻-合浦。由于航海技术局限,当时的商船无法驶入深海,只能沿着海岸航行,稍有风浪便要靠岸停泊,海南岛无疑是一个重要避风港。

  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不断成熟,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也越来越长、越来越繁忙。到了唐宋时期,往来于南海海域的中外贸易商船更加频繁,尽管其航线屡有变化,但海南岛已成为波斯和阿拉伯商船来往于广州、泉州、扬州等通商口岸的避风港、中转站和补给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这条蓝色航线远航的船舶大多要在海南岛寄泊、避风或是补给,然后再继续驶向更广阔的大海。

  对于大部分商船、商人而言,虽然海南岛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地,但他们所带来的大量移民和商品,却极大地影响了海南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推动着这个“孤悬海外”的海岛的开发与发展。

  “应该说海南岛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是同步的,也是相互影响的。”郝思德说,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海南作为一个重要的驿站,为过往商船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极大地促进了海南岛的经济和文明发展。

  “我们的祖先以极大的勇气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华文明远播海外,作为后来者,我们更应该抓住重建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机遇,在为重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得更好。”郝思德认为,国家提出重建海上丝绸之路,意在更广泛地发挥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作用,通过更紧密的经济合作构建新的外交格局。海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必经之地,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南海航道建设好、管理好、服务好、保障好,确保海上丝绸之路的和平、安宁和畅通;其次是借助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建机遇,加大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这对海南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来说,是一个绝好的发展机会。

  此外,据郝思德透露,国家文物局和海南省有关部门,目前正计划在陵水筹建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成后将能够让中外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郝思德简介:

  郝思德,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馆员,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主要研究海南史前考古学和海南考古。

  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1年从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来海南工作,曾任海南省博物馆副馆长、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从事文博考古工作30多年,负责带队完成40余次文物普查和专题考古项目,主持过十几项重要古遗址、古墓葬和古窑址的清理发掘。在文博考古专业刊物上发表过论文80余篇,出版有《平洋墓葬》、《三亚落笔洞遗址》等专著。1998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还先后主持过灵山明代砖室墓、永禄明代石室墓、海口金牛岭明清墓群、儋州光村唐代珊瑚石墓和东方荣村遗址的抢救清理工作;他还负责筹办过《西沙文物展》、《海南黎族传统服饰图片展》、《秀英炮台陈列展》和《海南解放50周年文物展》等展览,并主持了民族文物和革命文物的征集工作。

分享到:

相关报道

微爆料

新浪海南城市

掌握海南城市时政资讯,关注海南城市建设发展,打造海...

|爆料

最新播报

城市资讯榜

  1. 1琼海城管队员当街动粗 对精神病人大打出手
  2. 2文昌大力推进冬季瓜菜产销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3. 3海口拟将情商课搬进课堂 专家:不能光靠上课
  4. 4三亚破获跨省贩卖毒品案 缴获89瓶神仙水
  5. 5琼山实施“商标富农”为农民扩销路
  6. 6海口出席ICCA 在国际会展界“露面”机会大增
  7. 7海南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量精简5.7%
  8. 8海南大学9000本科生迎英语教学改革
  9. 9海南控股债券发行 西环高铁再获20亿支持
  10. 10海南46%贫困人口在西部 将投311亿扶贫

专题更多>>

盘点中国奇葩建筑

“八一八”中国的奇葩建筑,当我们追求奇异时我们在追求什么?[详情]

城市名片

旅游名片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