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一个小小的“菜篮子”关系着千家万户。但是三亚由于夏秋季台风天气多、流通环节多、储存条件弱等原因,三亚的菜价往往高于外省。今年“两会”期间三亚菜价问题再次引起代表、委员的关注,纷纷从农产品冷链物流、产品流通等方面建言,希望能让菜价更稳定。同时,物价、商务、发改等相关部门也采取多项措施稳定菜价。
现状
菜价易坐“过山车”
记者了解到,三亚平价蔬菜商店的数量目前还不多,大多数的市民仍需要到就近的农贸市场买菜。中间环节多导致菜价被层层“拉高”,特别是在台风季节,果蔬容易遭受损失,价格更是大幅度上涨。
此外,受夏秋季气温高、台风多不利于蔬菜种植的影响,三亚有的时候三分之二的瓜菜需要依赖岛外。再加上流通环节多,蔬菜零售价格普遍偏高,菜价浮动较大。
政协委员林远跳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三亚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较薄弱,能力严重不足,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且区域分布不平衡,较为分散;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果蔬腐坏造成严重的浪费。
建议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加强产销对接
针对我市冷链物流体系滞后的问题,政协委员林远跳建议,市政府应对企业冷藏保鲜设施、冷藏运输工具、产品质量认证及追溯、企业信息化等重要项目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扶持。大力发展冷藏运输,完善主销区果蔬冷链配送设施建设,发展具有集中采购、跨区域配送能力的现代化果蔬配送中心,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简化冷链物流企业设立前置审批手续,放宽冷链运输车辆的城市交通管制;合理确定运输车辆的载重量;支持冷藏运输车辆跨区域加盟,在车辆审验、车辆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
“加强产销对接,拓宽产品销路。”委员杨松认为,保证菜价稳定可以发挥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的作用,建设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提高组织化程度。如实施“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和“农企对接”等,将农民生产的果蔬集中收购后批量销售给超市、学校以及加工企业等,可以大大拓宽“菜篮子”产品的销路,推动订单农业的发展,减少盲目性,增加预见性,使得我市果蔬销路稳定化。
同时针对加工保鲜技术的落后,应加强产地集配中心的冷链系统建设,将果蔬规范保存,减少果蔬的腐坏。在台风季节,可以将果蔬保存于冷库中,保证了台风过境后的产品供应,实现我市果蔬供应调控,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多位代表在会上建议,加强蔬菜物流体系建设,拓宽流通渠道。比如:发挥建在田间地头的小冷库的作用,加大大中型农贸批发市场建设力度。建立三亚农产品市场电子结算平台,积极推进产销对接。
举措
多项措施稳定菜价
物价局:继续推行产销对接
物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亚今年将加大对骨干生产基地的扶持力度,重点提高抗灾能力和生产淡季的供应能力,提高本地叶菜和猪肉供应的稳定性。另外将继续推行产销对接,鼓励农副产品生产企业直接到超市或农贸市场开设直销平价商店(专营区),实行产销对接,让农产品直接从田头到商店(专营区),增强平价商店(专营区)的生命力。充分发挥现有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配送中心作用,鼓励骨干常年蔬菜基地在社区开设直销直供销售网点。
发改委: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三亚今年将引进罗牛山公司,建立集农产品精深加工、高低温仓储、冷链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引进罗牛山企业,对于提高三亚的高端农产品加工的产业水平,对三亚旅游业发展、吸引外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发改委张涂晟副调研员讲到。按建设规划,该项目建成后将以强大的食品储备能力,为三亚市场提供30天的供应储备。
商务局:进行冷链物流建设
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继续抓好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配送中心和冷库建设。计划完成1家直供直销配送中心和3000吨冷库建设。同时,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成吉阳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这个市场将会有专门的停车场、冷冻库等,工商局也计划派工作人员在那里进行24小时值班检测,新市场在农药残留检测和市场准入制上有更严格更规范的制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