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中国地图,找不到儋州铁匠村的位置。可是铁匠村名气大了,很多人不看地图就能找来。
村民的木制工艺品不仅畅销省内外,甚至远销韩国、日本等国外市场。一批又一批外地客商走进铁匠村,被这个懂技术、重信誉、讲文明的美丽村庄深深吸引。
这个曾经常常发生赌博、斗殴、酗酒的“问题村”、“后进村”,现在已嬗变成全省知名的先进村、示范村。颠覆性的变化,只在4年间完成,究其根源,奥秘之一就在于文明生态村创建。
铁匠村是我省大张旗鼓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的生动缩影。12年来,我省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综合载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海南的一块金字招牌,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打响了品牌。
全省近1.4万个文明生态村,正在海南版图上挥毫泼墨,尽情书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环境工程:告别脏乱差迎接美丽
7月5日,周五,一条新修的水泥村道,把数百名游客带进定安县翰林镇章塘村。
村头有一驿站,在挂着果实的几棵杨桃树和菠萝蜜树边,就着地势种下了一丛丛的鸡蛋花、泰国扶桑、三角梅和叫不出名来的野花。游客穿行在弯弯曲曲的林中小道,大口大口地吸着乡间的清香,不知不觉来到亚洲榕树王前……
这不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是一个文明生态村的真实写照。其实,2007年前的章塘村,还是一个出行难、饮水难、“脏乱差”的村庄。几年来的“百里百村”连片文明生态村创建,渐渐把这一带打造成了森林氧吧乡村公园。
如今,走进海南文明生态村,简直是一种享受,来访者很容易就发出“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感叹,仿佛进入了一座座乡村公园。然而,多年前可不是如此景象。
建省办经济特区后,我省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农村面貌的改变,远远落后于城市。特别是“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卫生状况堪忧……这样的环境,让海南的美大打“折扣”。
历史的指针转向1999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理念。从此,海南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
农村的现实状况决定了从2000年开始,一场旨在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文明程度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大行动,在海南大地上轰轰烈烈展开。
“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从治理农村生活环境切入,通过开展整治脏乱差、改造危房、改水改厕、硬化道路、绿化美化等,改变了农村落后的人居环境。”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创建12年,全省文明生态村早已摘去“脏乱差”的帽子,戴上了“美丽乡村”的桂冠:有的村落充满黎寨风情,有的民居极具南洋风味,有的新村集中成片改造,有的小楼成连排别墅式——我省村容村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民心工程:凝聚人心美化心灵
从零起步,从试点到推广,从全面建设到转型升级,目前我省已建成文明生态村1.4万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60%。省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到2016年,全省75%的村庄要建成文明生态村。
文明生态村的星星之火,为何可以成燎原之势?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创建文明生态村时,海口市龙鳞村村民热情高涨,全村人都行动起来,当成自家的大事。人们自觉投工投劳,自掏腰包近80万元创建资金,经常干到凌晨三四点,累了睡在大树下;创建文明生态村之前,海口市美傲村许多农户一直占用村道建小伙房、小柴房、小鸡舍。为创建文明生态村,村里组织了一次拆与不拆的民意调查,结果98%的村民同意拆。剩下“不同意”的4户人家不久也同意了。一声令下,56间零乱建筑3天内全部拆完……
这些是农民支持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真实故事。文明生态村创建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农民的真心拥护。
创建活动耗资巨大,海南经济总量小,光靠财政,负担太重。之所以能在全省推动文明生态村建设这样“花大钱”的事情,是因为广泛凝聚了人心。广大农民群众、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琼军警部队、社会团体、海外海南乡亲,纷纷以各自行动力所能及参与和支持文明生态村建设。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省文明生态村建设共投入资金54亿余元。其中,社会资金投入6亿多元。
当农民用自己的双手美化环境时,优美的环境就开始美化农民的心灵。
在创建文明生态村的同时,我省同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倡导移风易俗,打造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精神阵地,组织举办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让农民吃上了丰盛的精神大餐。
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掩映在醉人的绿荫里,生活其中的农民心旷神怡,宛若置身花园。随着文明生态村的创建,我省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风貌,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发展工程:实现过好日子梦想
每到中午时分,琼海博鳌镇美雅村的“阿叔农家乐”,郑元锋和他的员工总要忙得热火朝天:“周末游客多,来吃饭的大概有300多人,平时人少一些,但也有好几十个人。”
以前的郑元锋,出门在外做点小生意,只能养家糊口。今年2月,他和另外7户村民合资开了一间餐馆。没想到生意好得让他们后悔没有早点开,餐馆平均每月收入约10万元,还吸纳了29名村民就业,员工每月工资至少1800元,喜得员工们合不拢嘴,“在家门口就有工作了!”
依托博鳌亚洲论坛会址和原生态的优美环境,当地政府打造田园城市,通过文明生态村建设,完善附近农村基础设施,将其规划成特色旅游景点,走出了城乡一体化新路径。
和美雅村不同,许多村庄通过创建文明生态村,搭起了“巢”,引来了“凤”。
临高博厚镇乐豪村创建文明生态村1年多,村里漂亮了,村民心齐了,希望致富的愿望强烈了。一家园艺公司看到了乐豪村的变化,主动和村民合作种植花卉,预计一年将给村民增收100多万元;白沙元门乡罗帅村创建文明生态村,引来公司合作开发乡村休闲旅游项目……
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初衷,我省十分明确: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发展农村经济,是创建的重要内容,促进农民增收,是创建的重要目的。
创建12年来,各地结合实际,发展绿色种植业和生态养殖业等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民致富,涌现出一批“槟榔村”、“香蕉村”、“冬季瓜菜村”、“特色旅游村”等等。
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已建成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点148个,年累计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全省文明生态村农民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6895元。农民的收入逐年提高,“过上好日子”不再只是梦想。
作风工程:干群关系近了感情浓了
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众多单位,因此也是党员干部最接地气的作风工程。
“有多少干部来村里帮建,我们早已数不清。大家都特别感动!”这几年,万宁市长丰镇文通村村民王亚才亲眼目睹一拨拨省、市有关单位人员来到村里,帮助创建文明生态村,使得这个贫穷闭塞的黎族小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现在,村民和干部们感情很深,关系很好!”
每年创建文明生态村,我省广泛动员党政军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开展城乡、军地、“包点”共建,激活了各界创建动力,形成强大的创建合力。通过创建,党员和干部知道了应当往哪里发力,怎样发力,才能为农民谋取切身利益。
最为关键的是,文明生态村自上而下创建,始终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和推动。文明生态村建设每年都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内容之一。省直各单位、各市县在开展联手扶贫活动中,把扶建文明生态村摆在突出位置。团委根据自身实际,创建“共青号”文明生态村;妇联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开展“美德进农家”活动;科技部门以文明生态村为依托,建设农业科技“110”服务点……
一草一木皆有情,一砖一瓦总为民。文明生态村创建,检验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
如今,美丽之花,在海南乡间漫天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