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民间乡土小吃中,最寻常也最诱人的,是一种浸透着糯米的清甜和椰丝的浓香,海南话叫做“bua”的东西。用汉字来表示,就是——粑。
海南的粑,是一个系列,其中常见的有薏粑、猪肠粑、椰子粑、黄粑。这些粑多为甜食,形状则方圆不一、大小不等,似乎是由着制作者的喜好任意为止,其实却都是有着传承定式的。
海南人对粑最初的记忆,大多与乡下、童年、奶奶或者外婆联系在一起。许多人一说到粑,立马就能和春节划上等号,仿佛那是节日里才有的美味。在记忆中,每一种粑都带有不同的味道,有温暖的回忆、有雀跃等待的期盼、还有对亲人绵延不绝的怀念……
关于粑的文化溯源,琼海作家庞启江有所研究,他介绍说,从气候上说,海南地处亚热带,阳光炽热,夏天时间长,人们出汗多,消耗热量也多,故此,海南人在中晚两顿正餐中间往往还加上一餐,此餐乡下叫“淘导(谐音)”,一般在下午三四点钟进食。在那漫长的贫困年代里,“淘导”或为在家吃碗午饭吃剩的番薯稀饭或为吃杂粮制作的粑食。如今,在炎炎夏天,人们仍保留吃“淘导”的习惯,但内容与形式已发生变化,即上小茶店中来杯中式茶或咖啡外加一个粑或者其他点心。
三亚的街边巷尾,或市场拐角处,就都有专卖一样或者各样粑的小摊位。如果你够幸运,在路上也会偶遇那些挑着担子四处卖粑的女人,她们的粑好像味道更地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