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旅游|广告服务|惠购|公益

|注册

新浪海南> 旅游 >旅游资讯>正文

海南三沙确认重要文物32处 多处于放任失管状态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2013年6月4日【评论0条】字号:T|T

  原标题:三沙市文物保护刻不容缓

  这些文物遗址是中华先民安居海岛、开发建设南海十分珍贵的历史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傅勇涛

  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由于珊瑚礁盘密集,众多古代商船因触礁沉没,形成了丰富的海底文化遗存。目前,三沙市共有经确认的重要文物32处,具有彰显国家主权、研究中国航海历史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极其重要的价值。然而,由于交通不便、气候恶劣,以及相关部门保护能力有限,一些重要文物经挖掘出土出水后,长期处于放任失管状态,采取保护措施刻不容缓。

  从1996年至今,海南省有关部门先后7次参与对南海水下文物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获得文物约2万件。截至目前,已确认水下文化遗存124处,其中北礁沉船遗址、甘泉岛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光礁1号沉船顺利发掘出水。

  甘泉岛位于西沙永乐群岛永乐环礁西部,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海时,发现岛上有甘甜可口的泉水,遂命名“甘泉岛”。广东省文物部门分别于1974年和1975年上岛组织考古活动,在岛上西北部发掘出土唐至宋代先民居住遗址。2006年,甘泉岛唐宋遗址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最南端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礁位于西沙群岛最北面,处于国际航道要冲地带,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道的必经之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广东、海南文物部门先后组织4次考古调查,在这一大暗礁的西北和东北礁盘上发现多处沉船遗迹和水下遗物点,打捞出上千件从南朝到近代的陶瓷器和大量古铜钱及铜器、铜锭等遗物。

  这些重要文物经挖掘出土出水后,由于所在岛礁交通运输极为不便,加上西沙气候条件恶劣,相关部门对海上文物的保护开发能力有限、管理缺失,这些重要的文物遗址处于放任失管状态。目前,甘泉岛和北礁两处文物遗址仅设置木牌予以标明,难以维持保护。

  近几年,散落在西沙群岛的水下文化遗产大部分遭到不同程度的盗掘盗捞。海南省文物局2011年巡查西沙48处水下文化遗存发现,盗掘面积占遗存面积50%以上的有26处,有些沉船遗址中心区域已被盗掘一空,盘石屿1号沉船遗址已被严重盗捞。2010年发现元代青花瓷的石屿2号沉船遗址也被盗捞严重,部分区域可见明显的反复盗捞痕迹。

  海南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说,2010年下半年以来,海南省文物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海捞瓷,琼海市潭门镇专门从事盗掘活动的大型渔船(60~200吨)有30~50艘之多,最严重时,有近百艘小艇同时在西沙海域盗掘盗捞水下文化遗存。

  三沙市委书记、市长肖杰对本刊记者说,西沙文物具有多重作用和价值:一是具有对外宣示主权,突出“最早存在、最早开发”的重要战略价值。这些文物是中华先民对南海诸岛“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进行经营管辖”的历史见证,是中国在维护南海主权斗争中宣示主权的重要物证和无可争辩的事实依据。

  二是对研究唐宋先民开发南海、实施管理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甘泉岛和北礁文物遗址是唐宋先民对南海实施经营管辖的历史见证,是三沙海洋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先民渔牧文明的活化石,是研究有关中国人早期开发南海历史文化的重要宝库。

  三是对加快开发建设、丰富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这些文物遗址是中华先民安居海岛、开发建设南海十分珍贵的历史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价值、旅游观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传承功能。

  肖杰认为,三沙设市后国家和海南省对三沙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给予广泛支持,这为南海文物遗址的保护利用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同时,国内建筑、声光和影像等技术发达,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对南海文物遗址进行保护利用是可行的。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将甘泉岛唐宋居住遗址等南海文物遗址列入全国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尽快启动古遗址的保护工作。

  肖杰建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三沙文物进行保护和利用。在原址基础上,依据考古发现及历史记载恢复遗址原貌,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同时开展保护利用,逼真形象地再现当时岛上先民的生活生产场景,使古遗址本体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与推进人文环境生活相吻合,达到展示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文化建设的作用。

  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保护利用规划。尽快组织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对南海文物遗址进行调查研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从文物遗址保护利用的空间分配、规划管理、前期准备、项目筹划等方面制定保护利用规划;进一步整合文物古迹资源,更好地发扬南海文物特有的社会功能,实现文物的有效保护和科学持续利用。

  以海岛文化和海洋文化为中心,建设富有吸引力的景点项目。充分发挥南海素有的“祖国渔仓”“海上丝绸之路”美誉,利用实物、历史文物、图片资料、影像声光等手段生动展示南海地质水文、海洋气候、海洋资源、渔业工具、渔民生活、民俗信仰、民间传说、民歌绘图等极具魅力的旅游文化资源,深挖其文化内涵,使其更有根基,更具传承性和生命力。 

精彩推荐更多>>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