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旅游|广告服务|惠购|公益

|注册

新浪海南> 旅游 >旅游资讯>正文

五月儋耳红胜火 儋州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纪实

来源:南海网2013年5月22日【评论0条】字号:T|T

  开栏的话:“海南要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这是习总书记视察海南时提出的殷切期望,也是党中央赋予海南的新的重要使命,是海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

  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在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5周年座谈会上,省委书记罗保铭从六大方面做出具体部署,提出努力争创发展开放型服务业的实践范例;努力争创特色城镇化的实践范例;努力争创城乡统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范例;努力争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范例;努力争创规范、高效、优质政府服务的实践范例;努力争创军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实践范例。

  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在实践,贵在实干。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海南实践——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报道”专栏,展示我省各有关市县、部门和行业的积极探索与实践,进一步营造上下齐心协力,实干推动海南发展的良好氛围,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吴清雄 彭青林

  北部湾深沉幽蓝的海水,拍击在寂静了千年的火山岩丰富孔隙里,卷起一阵阵细碎温柔的浪花,将儋耳大地上千百年来的故事都封存在里面,引得高挂蓝天的太阳也不禁侧耳倾听,身子一点一点地向着海平面沉下来。

  火与海的相遇,在这片中国少有的日落海滩上,渲染出一个火红的美丽世界。

  这是五月的儋州,一片像落日一样红火的土地,正在被一个个重大项目唤醒。

  重大项目为骨架 西部中心现雏形

  新英湾口,雄伟的白马井—洋浦跨海大桥南主塔在工地栈桥上投下长长的影子,远远看去,正站在影子里指挥铺设钢梁支架的重庆建工桥梁公司项目部副经理陈德生显得十分渺小,但就是在他和工人们的齐心协力下,一垛又一垛重达11吨的巨大钢梁被吊装上塔墩,为下一步的桥面铺设和钢索安装做好准备。

  “最艰难的施工阶段已经过去啰,现在工程进度越来越快。”陈德生抹了一把汗水,信心满满地说,这个工程最难的是在海底为塔墩扎下坚实的基础。而今,在100多米深桩基的有力支撑下,再用两个月就可以完成主塔浇筑,部分工作面已经开始了桥面的铺设,“一定确保年底前大桥实现功能性通车。”

  随他的目光望去,南北两座主塔巍然屹立在新英湾两侧,即将牵引起一座桥梁,把洋浦和儋州滨海新区连为一体。届时,洋浦对儋州将形成更大的产业带动。

  儋州火热的五月,最火热的无疑是像跨海大桥这样的一个个重大项目工地。儋州市发改委主任许安明介绍说,今年儋州全市安排了74个重点项目,其中被列入省重点项目的17个项目,仅一季度已完成年度投资的30%,预计上半年将完成超60%,确保超额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进入5月,重大项目真正进入了开足马力的状态,全力以赴进行建设。”

  “项目建设是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拉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儋州市委书记张琦说,重大项目建设已成为全市经济工作的核心,加快发展的抓手,全市上下正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据统计,在省重点项目带动下,全市今年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10亿元,同比劲增60%以上,成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一季度实现近10%增速的最有力支撑,也是儋州经济发展最有力的引擎。

  重大项目已形成儋州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全市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由3年前的53.5:13.0:33.5,变为今年初的51.2:14.5:34.3。雨润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雪茄产业项目、铁匠村旅游工艺品加工、木棠建材产业群、滨海新区旅游房地产等一批项目,推动产业结构向“调优做精”的目标稳步前进,三次产业实现共同增长。

  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正在为儋州打造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搭建起结实的骨架。在儋州“一市双城三大功能区”的区域发展战略中,第一招就是“一桥两路”3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一桥”,是投资逾13亿元的跨海大桥,连接起滨海新城与洋浦。“两路”,一条是滨海新区滨海大道,构成滨海新城的道路主骨架;另一条是中兴大街西延线,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海南大学儋州校区融入了主城区。这3个项目,构筑起了儋州长远发展的新空间。

  “今年要全力把区内配套基础设施搞上去。”滨海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蒙小明说,区内基础设施已经投下近9亿元,初步形成滨海新城的框架,但下一步路网、给排水、供电、通讯、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将更加繁重。

  “到2020年,新区和洋浦这里将崛起一座可容纳20万人的新兴滨海城市,我们的工作都要以此为目标,一刻也放松不得”。

  发展新空间、建设新项目、城市新格局,热火朝天建设中的儋州,一座崭新的西部中心城市正在逐步形成。

  园区建设奠基础 产业提供新动力

  北部湾的海浪拍打着儋州沉寂多年的海岸,仿佛一声声追问:儋州资源丰富、区位突出,拥有全省约1/8的人口、1/10的土地,为什么这个琼西“重镇”前些年却陷入发展的“瓶颈”,全省综合考核曾位居倒数?为什么背靠洋浦大工业,儋州的工业却一直是发展“短腿”,农业产值长期以来占比超过50%?2010年,省委出台“加快海南西部地区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儋州如何才能完成重塑西部中心的使命?全省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座谈会为儋州找到了答案并提供了灵感。

  “产业园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如果项目处于一个个零散状态,不能集聚,就无法形成产业集群,儋州的长远发展将会处于被动局面。”儋州市市长林东表示,推动产业园区建设是深化和推动项目建设工作的重要方式。

  方向明确,步伐坚定。儋州首先明确了“三大功能区”:北部地区,依托洋浦建设新型工业区;中西部地区,建设综合产业区;南部地区,建设生态产业区。这为园区发展和产业集聚指明了方向。

  紧邻洋浦的木棠工业园区,是上世纪90年代规划建设的老园区。今天,在这片火热土地的召唤下,它正从多年的沉寂中慢慢苏醒。

  虽然是周六休息日,但一台台专业混凝土罐车不断地从瑞泽建材儋州分公司的厂区里开出来,驶往儋州和洋浦的各个建设工地。“我们公司非常看好洋浦、儋州未来大发展的前景。所以在政府支持下,项目建成试产只用了不到1年时间。”生产部经理孙国生介绍说,该厂有两条省内一流的生产线,开足马力每小时可生产360立方米混凝土,23辆专门车辆轮流运送,就是为了全力满足洋浦和儋州项目建设的需要。

  园区里,10多年前建造的花坛、种下的树木上刻下了时间的痕迹。然而,隐隐约约传来的机器轰鸣声告诉人们,生机已尽显现。

  蓝岛建材、明成水泥的厂区在轰鸣,它们的生产线除了“吐出”混凝土,还有水泥粉磨、矿渣综合利用等。新型建材产业正在园区内逐渐集聚,形成服务洋浦,辐射周边的产业优势。

  园区内近期陆续建成了蓝岛矿渣综合利用、儋州伟达重膜包装及编制袋、PIC种猪饲料厂、海南高深橡胶加工、海南陆通沥青加工、鹏跃木制品、凯盛机械修理、瑞泽新型建材、海南儋州西部物流等多个项目,在建的也有建鹏钢业、永航不锈钢、三一重工机械安装展示、海南川江再生资源回收等,一个承接洋浦大工业下游产业链的产业园区正在加快形成。

  “服好务先修路,企业到哪路就修到哪。”园区自身建设也毫不含糊,木棠工业园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计划投资1.7亿元新建6条园区道路,配合好企业落户。

  儋州的工业“短腿”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有力。全市工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26.28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61.28亿元,为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年翻近一番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仅是工业,儋州结合本地特点,为三次产业都规划了不同的园区,形成全市六大产业园区的发展蓝图:滨海新区高新技术园区、儋州工业园区、木棠工业园区、王五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东坡文化旅游园区、那大工贸园区。

  人行道花砖铺地、路边种植的花木葱笼,一条建设中的旅游公路依傍着秀丽的北门江,从中和镇入口一直延伸到东坡书院的门前。“虽然只是一条路,书院周边环境已经大不一样了。”在书院工作20年的老职工羊树民说,过去只有一条小土路通往书院,七拐八拐不说,环境更是脏乱差,很少有游客愿意来。现在旅游公路一旦修通,不仅路程近了很多,而且把中和古镇和东坡书院连为一体,来的游客人数也明显增多了。这仅仅是总投资4亿多元的东坡文化旅游区一期工程中的一小部分,周边环境整治、文物古迹修缮、旅游产品开发都将陆续展开,周边的古镇文化、火山文化、红树林等也将纳入其中。那时,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必将打造成推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形成一条新的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园区发展之路。

  民生考量最优先 百姓生活更多彩

  华灯初上,人影绰约。儋州市民文化广场每天晚上都会迎来众多的市民纳凉、休闲和娱乐,这里已成为那大城区必访的一处夜景。

  家住广场附近茶山村的刘炎蝉、叶海婕特别喜欢来到这里,或陪伴家人或邀上一群小姐妹,跳舞、打球、玩游戏、宵夜,甚至哪怕只是散步和聊天。“有这样一个地方真好。”两个女孩异口同声地说,过去这里是郊区,一到晚上路都是黑的,更不用说这么多高楼和漂亮的广场了。其实,那时就算到市中心,似乎也没有这样一处公共休闲娱乐的地方。

  今天儋州正在发生的变化,是普通儋州人看得见摸得着的。

  市民董高安常常悠闲地走进全省规模最大的保障房项目“怡心花园”小区里,他领到了这里一套房的钥匙,可以不用再租房了。两条街外,另一个保障房项目佳华小区工地上热火朝天,一栋栋高楼初具雏形。市民麦秋娟也不时来工地看看,她抽中了一套经适房,这里承载着她改善居住条件的希望。其实,全市怡心花园、政合、民乐、佳华四个保障房小区共8840套保障房已经全部分配到市民的头上。

  到目前为止,儋州市在保障房项目建设上的开工率、动工总数以及竣工总数均名列全省第一位。

  “实践证明,有了项目建设的带动,就有了经济的发展,就为我们解决民生和社会问题提供了条件。”张琦说,项目建设的成果最终要惠及民生,因此,儋州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就把民生放在了优先考虑的位置。

  在滨海新区,蒙小明没有带记者去采访富丽堂皇的旅游房地产项目,而是特意把车开到了被征地农民安置区的地块上。这块400多亩土地位于滨海大道中段的“黄金”位置,计划投资7亿元,还预留了商铺,力争打造成渔产品一条街,方便农民再就业。项目名字叫做“幸福家园”。

  “同时开工的还有两个安置区,最快的年底就要交房。”他正在努力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今年最重要的就是安置工作。”

  “项目建设优先考虑民生安置工作”已经成为儋州干部的共识。现在,儋州全市财政约八成都投入各类民生项目的建设。普惠民生的最显著标志就是人民收入的大幅提升: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14245元,增加到2012年的近2万元。在项目建设的带动下,儋州人的生活更加红红火火起来了。

  儋州交警支队秩序管理一大队教导员曾刚告别了查处非法营运三轮车的工作,和普通儋州市民一样倍感轻松。“非法营运三轮车已经绝迹,交通秩序好多了,市民出行方便了,城市管理也加强了。”儋州市成功整治了城区5000余辆非法营运三轮车,无一例人员上访告状,几乎是一个奇迹。而支撑这个奇迹的,离不开投入900万元统一建设的150个公交站,新增的36辆公交大巴和100辆燃气小的士。

  在中和骑楼老街上的小吃“锅边馍”常让本地居民流连,但不久后也许会有更多外地游客见识它的美味。摆摊已10多年的阿娘符振翠看着新路修到镇口,笑在脸上、喜在心里:“路通财通,这里的骑楼很好看的,听说打算整修了。希望镇子变得越来越漂亮,就会有更多人来玩,更多人来吃我的锅边馍,可以赚更多养老钱喽。”

  项目建设带来的变化,有形的可以触摸,但无形的更让人感受深刻。

  五月儋耳红胜火。红火的是初夏的季节,红火的是西岸的落霞,红火的是项目建设的热情,红火的是产业发展的实效,最是红红火火的是儋州人民多彩的生活。(本报那大5月19日电)

  短评:用重点项目推动跨越式发展

  就在一个多月前,习总书记在视察海南时强调:海南要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儋州在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的征途上,紧紧抓住重点项目建设,敢闯敢试,在这片充满着激情与活力的热土上,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

  发展较慢的现实也曾让儋州人疑惑、彷徨。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儋州结合区位和资源形成的比较优势,辩证思考,重新认知,明确了“一市双城三大功能区”的区域发展战略,把重大项目的谋划和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现在,重大项目已经成为儋州发展的第一引擎。

  要搞好重点项目,作风是保障。儋州的项目建设激励制度和考核制度,正在督促干部踏实服务,促进部门高效运转,为地区发展提供良好软环境。

  儋州也不曾忽略民生建设。占财政支出高达八成的民生投入,需要勇气,更需要眼光。儋州高度重视民生,让群众收入多起来,生活富起来,同时也让百万儋州人振奋精神,共同建设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

  厚积方能薄发。重点项目的陆续投产、优良作风的坚强保障和人民群众的齐心协力,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海南西部明珠闯出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将更加精彩。

精彩推荐更多>>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