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世纪前,被当时在中国定居的前挪威骑兵军官买走的7根圆明园石柱,定于2014年秋季重归中国。
挪威卑尔根KODE博物馆与中国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达成协议,7根圆明园石柱定于今年秋季重归中国,并放在黄怒波的母校北京大学展出,黄怒波将向这家博物馆捐资160万美元。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9日报道,这些石柱是卑尔根KODE博物馆收藏的2500多件中国艺术品的一部分。该博物馆的中国艺术藏品是约翰·威廉·诺尔曼·蒙特在1907年至1935年间捐献的。
今天上午,记者联系到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黄先生表示此事属实。
黄怒波表示,对于圆明园文物的顺利回归,他也感到有些意外。
他说,这两年他一直在参与北欧诗歌节,在一次偶然机会中,认识了该博物馆的馆长。
通过馆长介绍,黄怒波发现,该博物馆收藏了圆明园的石柱。最早的石柱在1907年就被这家博物馆收藏,在该馆收藏的中国艺术品中,石柱并不显眼。
黄怒波向馆长及其中国艺术品管理董事会阐述圆明园对于中国人民的重要性,希望博物馆能考虑到这些文物对中国的意义。
经过谈判,博物馆负责中国艺术品管理的董事会一致同意让这些石柱回归中国。
去年9月,黄怒波与该博物馆达成协议。今年9月,这些石柱将被送到北京大学展出。
连线
挪威强调此举为学术交流
昨晚,挪威卑尔根KODE博物馆的馆长Karin Hindsbo女士,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博物馆和北京大学之间的学术合作,最早是由曾任KODE博物馆馆长、现任丹麦奥胡斯ARoS博物馆馆长的埃伦德·赫耶斯滕与黄怒波之间联系此事,这其中也包含了很多人对此事作出的努力。
该馆长称,目前这些石柱仍然归KODE博物馆所有,关于“转移”,她认为首先需要有研究层面的交流,其次中国和挪威两国都需要加强文化遗产的管理。
Karin Hindsbo女士介绍,现在仍在就“转移”的具体时间进行商讨,应该会在2014年年内完成运送。不过,因为很多人要参与此项工作,在安全和人员配置等领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准备。
Karin Hindsbo女士还表示,这7根石柱是他们所拥有的来自圆明园的21根石柱中的一部分,但现在并没有计划将剩下的收藏品也运回给中国。只是因为这7根石柱会有助于中国和挪威之间的学术交流,才有此举。
专家解读
目前最大一批圆明园回归文物
据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谁收藏了圆明园》作者刘阳介绍,这7根大理石柱均高约1米,保存相对完好。一旦圆明园石柱回归,将是继去年兔首和鼠首后,目前最大的一批圆明园海外回归文物。
这些石柱原本位于圆明园内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分属于养雀笼、谐奇趣、海晏堂和方外观等西洋建筑外侧镂空扶手之间的石构件。刘阳称,这几个石构件在建筑当中并不起到决定性作用,比如承重等,而只是一些装饰性构件。
所以据推断,这些雕刻精美的石柱应该是在圆明园被焚毁后,被人用马车运出圆明园的,但具体年代无从考证,后被挪威骑兵军官蒙特购买。
刘阳告诉记者,现在在圆明园西洋楼景区遗存的石构件中还可找到相同的石构件。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圆明园遗址公园中的西洋楼遗址景区,在其中的养雀笼、谐奇趣等被破坏的西洋建筑中找到了与这7根大理石柱相类似的石构件。它们大多以被破坏时的姿势东倒西歪地藏于破碎的大理石堆中。
北大回应
石柱安置方案尚在制定中
据了解,这批圆明园石柱将在北京大学赛古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出。
对此北大新闻发言人蒋朗朗表示,海外的民间藏品能在博物馆得到专业性的维护,这不仅是对文物进行保护,也有利于传承悠久的中华文化,“这是一件有意义的好事,我们乐助其成。”
蒋朗朗同时称,黄怒波是北大的优秀校友,也是成功的企业家。此次他们与挪威KODE博物馆的民间合作,是他们一如既往促进文化交流事业的善举。
但是对于此后石柱的安置工作,蒋朗朗回复称具体方案在制定中,会积极落实。
回应质疑
不放圆明园 是因更信任北大
昨天,有网友质疑,虽然此次能让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但黄怒波并没有安排其回归圆明园,而是将其放在北大,属于炒作行为。
对此,黄怒波表示非常愤怒。他说,实际上在几个月前就已经达成回归协议,一直没有向外透露消息,也从来没有想过炒作的问题,只希望文物能够顺利回归。
对于捐赠给北京大学一事,黄怒波表示,自己更信任北京大学,认为这些物品可以在北大受到更好的保护。
圆明园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不会对圆明园文物回归做出回应。
背景介绍
馆藏石刻皆一人捐赠
卑尔根KODE博物馆位于挪威西部,博物馆内收藏的圆明园石刻皆系挪威人蒙特一人捐献。
据媒体报道,蒙特在中国生活了五十余年,收集了2500多件中国文物。
这些文物多是散落在民间的圆明园遗物。包括石雕、玉器、青铜器、陶瓷、绘画、丝绣等,其中最不寻常的是圆明园的石雕。
该博物馆一层的整个陈列室中,几乎全部是雕刻精美的圆明园建筑石构件,有残断的柱础、栏杆、望柱、石像……在大厅的墙壁上还挂着一幅印在白布上的圆明园远瀛观铜版画。
从中可认出部分石雕原来所在的位置。
这座展厅被命名为“圆明园展厅”。
另据介绍,尽管蒙特的名字在挪威、甚至在他的家乡卑尔根都默默无闻,但KODE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大部分都来自他的捐献。
蒙特出身行伍,起初是挪威军队的一名骑兵军官,1887年来到中国后,供职于中国海关。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他为中方作战,并被后来成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的袁世凯任命为副都统。蒙特成为中国雕像、陶器以及包括那7根石柱在内的其他文物的热心收藏者。不清楚他是怎样获得这些文物的。(文/记者 蒋桂佳 张秀晨 张洁清 巴芮 实习生 李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