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离岛免税即购即提、邮寄业务和网络预订等新政正式发布需待时日,但已试运行的即购即提业务给当前依然热门的离岛免税市场再添利好。业内人士认为新政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但希望通过免税市场留住国内消费,仍需各方合力不断完善。
免税购物即购即提浮出水面 邮寄服务呼之欲出
当前离岛免税主要流行两种模式:在机场免税店购物后即上飞机,这是海口模式;在三亚市内免税店购物,在三亚或者海口机场提货点提货上飞机,这属于三亚模式。
不过,这种模式或许将被打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关于离岛免税政策执行层面的微调传言不断。离岛免税即购即提、邮寄业务等信息一直被市场所期待。其实,免税购物即购即提从今年1月20日就已开始试运行。
离岛免税政策的市场潜力有目共睹。2013年海南离岛免税购买人数突破110万人次,实现销售金额33亿元。仅在刚刚结束的春节假期7天内,三亚、海口两家免税店销售金额达2.26亿元,购物旅客5.6万人次,比去年春节假期分别增长33%和30%,其中2月3日三亚市内免税店销售额2982万元,2月6日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销售额1041万元,分别创下离岛免税政策实施以来两店单日销售金额的新高。截至目前,离岛免税销售总额正在向70亿元迈进。
海南省财政厅厅长刘平治介绍说,为提高免税购物便利性,海南将改进免税品提货方式,采取“即购即提”,即游客可即时提走购买的含税免税商品,上飞机离岛时,再把税费退还给旅客。
刘平治透露,财政部门还将和海关推进网上订购海南免税品,但前提是游客来到海南岛。免税商品邮寄服务也在新政的范围内。
政策制定愈发细腻 消费能否“喷涌”存悬念
细数离岛免税政策出台后进化轨迹可以发现,政策正日趋细腻和完善。
2011年3月24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试点的公告》,4月20日正式在海南实施。
2011年11月7日,海南省属国有独资企业出资成立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的组建方案和公司章程获审查通过,允许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在海南省范围内开展经营国家批准的离岛免税品、建设免税店等相关业务,业内认为此举能让海南免税店经营形成竞争机制。
2012年10月24日,财政部发布公告,正式宣布放宽离岛免税政策限制,重点是放宽年龄和额度、种类。
2014年1月20日,离岛免税即购即提在三亚免税店试运行。业内分析认为传递离岛免税政策持续利好信号。
海南省财政厅税政处处长王雅林表示,离岛免税政策即购即提和邮寄业务的酝酿和调整,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消费者,提供更舒适的购物体验,同时拉动消费。
但市场认知并非完全一致,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认为,离岛免税相关举措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客户消费的便利性,提升消费体验,但是并不一定能够从根本上大幅度提升销售业绩,因为很多离岛免税消费都是计划性消费,即在上岛前便有计划的消费行为,消费者会自行安排好购物时间等事宜,即买即提可以有一定促进,但并不会根本性提升销售。
政策预期仍有待市场检验
当前,中国境内免税市场新的格局相对固定,经国家批准的免税品经营企业主要有五家。其中,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北京、上海机场以外的机场和口岸出境免税品业务,同时包括三亚免税店业务;珠海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国有免税商品(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在本市范围内从事免税品经营业务;日上免税行(外资),主要经营北京、上海国际机场的进出境免税品业务;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在海南省范围内开展经营离岛免税品、建设免税店等相关业务。尽管还有一些在飞机、轮船、列车上经营免税品的企业,但规模都很小,目前很难对免税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周婷认为,中免进入跨境通和海南离岛免税的相关举措,预示着中国免税市场将迎来全部开放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购买免税产品,并将拉低现有关税水平,从而为国家进一步进行关税调整创造条件。
市场分析认为,中国消费者之所以去境外消费,价格便宜是主要原因。希望利用离岛免税和跨境通来更大程度地将更多消费留在国内,仍有较长的路要走。(记者王存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