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将至,全国各景区又将迎来旅游高峰。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今年国庆节黄金周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有望创下4.8亿人次、2700亿元人民币的历史新高。
近年来,有景区逢节必涨,但也有景区决定门票免费。
9月25日起,三峡大坝旅游景点对中国游客门票免费,北京市、济南市决定在今年国庆节当天公园、景区全部或部分免费开放……
多头管理难破门票经济
2002年,杭州西湖进入免票时代。根据杭州市旅游委员会统计,西湖实行免票的第一年,杭州市的旅游总人数不到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94亿元;而在2011年,旅游总人数达到近7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191亿元,是2002年的4倍。
门票免费,吸引大批游客到杭州,带动了杭州市餐饮、旅馆、零售、交通等周边服务行业。但十几年来,西湖模式却一直难以复制。
在杭州,整个西湖景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保护、利用、规划、建设职能都由唯一一个管理机构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承担。但中国不少的景区往往是多个部门甚至几个城市共同管理,利益纠葛,难以达成共识。因此,相当一部分景区就进入了逢节必涨,只能依赖“门票经济”的怪圈,如广东丹霞山,9月起门票价格由原来平日160元、节假日180元,统一调整为200元。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2013年我国4A、5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分析报告》显示,百元以上门票价格已经占到了5A景区数的一半以上。 公益定位如何破局?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彭福伟表示,目前我国5A级景区中门票价格部分甚至超过300元,占我国居民月收入比例远远高于国外的景区。因此,近期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利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以及景区内另行收费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等项目的价格,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要充分体现公益性,严格控制价格的上涨。 公益定位还是需要先界定景区的属性,我国景区基本上是管委会体制,以自负盈亏为主,即使有政府补贴,占比也很小,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管理者自然看中景点的现实回报而不是更大概念的区域性、生态性、社会性的回报。而美国国家公园为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由美国内政部下辖的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管理,经费主要由该机构拨款,还有一些经费由社会团体、基金会或私人捐赠。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门票公益性就是要对不同种类的景区门票定价,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利用公共资源,包括公共自然资源和历史资源发展起来的景区,要严格控制价格上涨。而对于利用社会资本投资的主题公园,比如迪士尼,就要遵循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