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旅游|广告服务|惠购|公益

|注册

新浪海南> 资讯 >民生>正文

海口破解“垃圾围村”农村垃圾处运体系逐步建立

A-A+2014年5月26日14:57海口网评论

农村垃圾处运体系逐步建立农村垃圾处运体系逐步建立

  长期以来,在海口不少农村,村民对于生活垃圾一般采取乱扔乱丢、就地焚烧等简单粗放的处理方式,导致垃圾遍地、回收处理困难,有人为此形容“垃圾围村”。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海口加快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运体系,将农村的垃圾清运工作移交给环卫部门,纳入城市环境规范管理。不过,要想彻底根治“垃圾围村”,这一条路还很漫长。

  农村垃圾处运体系逐步建立

  3月25日,随着装备齐全的环卫队伍进入龙华区城西镇高坡村和沙坡村,城西地区7个城中村的垃圾清运工作正式移交给环卫部门,纳入城市环境规范管理。这样的举措,在海口越来越多的农村出现。

  海口从2013年起开始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运工程,计划在全市23个镇(含原府城镇)、250个行政村开展生活垃圾处运工程,全面构建农村生活垃圾处运体系。

  据海口市环境卫生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截至去年底,海口已完成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运(一期)工程,并于今年正式投入运营,涉及4个区8个镇89个行政村,惠及农村人口29万人。

  今明两年,海口将继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运(二期)工程。该项目涉及4个区15个镇161个行政村,惠及农村人口48万人,预计2015年完成。届时,海口将建立起覆盖全市乡村的农村生活垃圾处运体系,日收农村生活垃圾500吨,惠及农村人口77万人。

  海口的农村生活垃圾处运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近日,记者前往秀英区的向荣村,看到村道两侧堆满了各种垃圾,散发着阵阵难闻的气味,风吹来,塑料袋满天飞。

  目前,海口对农村生活垃圾主要采取的是“户→村→镇→市”的处运模式,即每60人配备1个垃圾收集桶,收集各村的生活垃圾,由镇环卫站统一调配后,转运到颜春岭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但是由于农村生活垃圾较多、各镇环卫站(所)力量薄弱及运营经费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海口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工作常常滞后。

  四大原因导致“垃圾围村”

  海口市环卫局副局长云一鸣说:“造成海口农村‘垃圾围村’这一特殊而又普遍的现象,背后主要有四大原因。”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导致生活垃圾数量增加。

  云一鸣说,随着农村现代化建设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海口农村人均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量的化学品、工业品也逐渐走入农村家庭,成为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这些日用品在使用过程和使用后,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导致生活垃圾迅猛增加。

  ———农村群众环保意识弱,参与性差。

  云一鸣说,当前,我市农村人口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环保意识,没有正确处理垃圾的概念和习惯,对于日常生活垃圾一般采取乱扔乱丢、就地焚烧等简单粗放的处理方式,人为地增加生活垃圾数量,直接或间接地加大了垃圾处理的难度。

  ———环境卫生管理体制不健全。

  云一鸣说,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账较多,没有建立起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

  ———农村生活垃圾运营专项经费不到位。

  云一鸣举例说,海口农村生活垃圾处运(一期)工程完成后,8个镇的环卫设施配备到位后,运营经费尚未落实,造成个别镇至今未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运工作。

  八大对策破解村垃圾处理难题

  垃圾处理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难题,也是海口建设“四宜”城市的必考题,更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海口市为此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工作,在今年市两会上,市长倪强指出,要把农村垃圾处理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解决好、落实好。

  如何把农村垃圾处理这项工作落实到位,实现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干净的目标,海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权威部门和人士纷纷献计献策。

  ———开拓筹融资渠道。

  有关专家建议,除了通过正常的财政转移支付外,应以市环卫局作为主体通过申请水源地保护、小流域治理等特殊建设项目的方式,争取财政加大补贴的力度,完成专项治理,解决历史垃圾遗留问题。农村垃圾处理服务的客体是农村村民,村民应当像支付水费、电费一样,为其享受的垃圾处理服务支付费用,基于海口的基本现状,可先试点,再逐步推广。

  ———农村垃圾处运不能光靠政府“单打独斗”。

  “现在基本上都是靠环卫一家,渠道单一,力量不够,使农村处运无法大步向前。”市环卫局一名专家建议,光靠政府是不可能完成高质量的农村垃圾处运工作的,需要吸收市场主体,主要是拥有专业技术的处理企业,以及村庄的自治组织,来分担垃圾处运的各个环节。

  ———走市场化的路子。

  “市场化是公共服务供给的必然途径,是海口实现环卫城乡一体化的理性选择。”云一鸣对农村垃圾处运走市场化路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农村垃圾处理市场化的根本动力源在于建立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通过建立收费制度、政策支持等方式培育市场化的经济、政策动力源,推动市场资本主体承担农村垃圾处理服务的供给,并在筹资、建设等方面充分利用市场工具,实现运营管理市场化。如同水电气等产品一样,垃圾处理服务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在“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下,制定切合实际的量化最低收费制度,加上政府公共财政的补贴支持,保证垃圾处理企业实现微利运行。

  ———创新处理方式使垃圾变废为宝。

  有关专家介绍,围绕农村垃圾处理的基本特征和处理方式,可以通过培育垃圾处理的下游产业使垃圾变成下游产业的原料,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从而解决农村垃圾处理的问题。比如,当前有机食品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消费时尚,而这些产品的产出地都是农村,种植有机蔬菜、水果等需要大量的有机肥料,而包括厨房垃圾和养殖垃圾在内的有机垃圾经过发酵处理以后,可以将残渣制成固体有机肥料,将沼液净化制成液态有机肥料。因此,可以通过引导有机农业的发展,培育有机肥市场,通过市场的推动力量催生有机肥生产企业,让企业自觉地收集农村有机垃圾,解决有机垃圾堆积散发恶臭等问题。

  ———引入第三部门参与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何为“第三部门”?云一鸣解释,第三部门是社会发展到新的阶段出现的新的社会分工部门,独立于政府和市场,具有志愿性和公益性。农村第三部门的组成人员一般是村内能力强、信誉好、威望高的村民或宗亲长者,组成的机构去掉了政府的行政强制性,具有较好的亲民性和权威性,比较容易取得村民的理解和信任,获得村民的认可和支持,所以应大力倡导他们参与到农村垃圾处运的队伍中来,以弥补政府和市场的缺陷,使农村垃圾处理运营机制更加完善、运行更加稳定。

  ———建立垃圾回收分类处理的补偿机制。

  专家认为,税费征收能够比较有效地抑制高危产品的消费和高危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环境保护意义。税费的成本由所有消费者承担,但是通过回收最终(部分)返还给消费者,能够开启垃圾回收分类的动力系统,同时将税费以补贴的方式对垃圾处理产业进行补贴,有利于提升垃圾处理的精细化和无害化水平,同时能够刺激下游产业的发展。通过这样的补偿机制,使垃圾处理纳入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个环节,产生的成本也通过全社会分担,能够为农村垃圾处理运营机制的长期稳定高效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让更多的农民增强环保意识。

  记者日前在美兰区儒教村采访时,恰遇一位村民在路边倒垃圾,记者上前问他为什么要将垃圾倒在路边,他的回答是,习惯了,都这样。专家认为,要建立完整的法律依据和教育宣传体系,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环境法律基本知识、垃圾产生的环境危害和垃圾分类、处理等知识的教育。

  ———建立农村垃圾处理服务的评价和监管体系。

  专家建言,农村垃圾处理是政府和村民投入资金进行购买的一种公共服务,无论供给和运营的主体是谁、方式如何,都应当建立评价和监管体系,保障垃圾处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云一鸣说,建立综合性的考核体系以农村垃圾处理运营机制的分工层次和运营流程为基础,需要建立政府层级间的考核体系,政府对村庄和政府对运营企业的考核体系,比如市区各级地方人大可以通过巡视、调研等方式对政府职责履行状况进行监督,对履职不到位的政府部门应当提出询问、质询,甚至是专题调查,督促政府进行相应的整改。

 

保存|打印|关闭

微博爆调查

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视频|旅游|读图|专题|站点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