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民菜篮子拎得“稳”,拿得“轻”且品种安全多样,是去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建设常年蔬菜基地、推进平价商店(专区)建设、加强市场价格调控和监管、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城镇菜市场标准化改造……2013年以来,我省采取多种措施稳定物价、保障民生,加快“菜篮子”建设,各级财政也纷纷加大对“菜篮子”建设的资金支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
新增常年蔬菜基地面积2.96万亩
“早些年只要一刮台风、持续暴雨,本地叶菜就很难买到,现在好多了,即使是台风天,还是能买到本地叶菜。”正在买菜的林女士告诉记者。为何说“比以前好”?这离不开我省常年蔬菜基地近年来的不断建设。
常年蔬菜基地建设是保障“菜篮子”供给、稳定物价的一项重要举措。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2013年,我省常年蔬菜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省新建常年蔬菜面积2.96万亩,占新增2.85万亩常年蔬菜基地计划的103.7%。全省建成50亩以上的常年蔬菜基地549个,其中1000亩以上连片的基地10个。文昌、万宁、琼海、临高、定安、保亭、乐东、东方、白沙等十个市县超额完成新增计划。
常年蔬菜基地的建设使得蔬菜自给率稳步提高。2013年,全省常年蔬菜上市量达52万吨,月均上市量达4.33万吨,比2012年月上市量增加0.23万吨。叶菜类平均亩产约1540斤,预计全省常年蔬菜自给率平均为66%,比2012年提高8个百分点。其中,文昌市常年蔬菜自给率已达到85%。
为使我省人民群众“菜篮子”更加丰富,2013年我省还根据市场需求,引进台湾黄秋葵、一口茄、长喜丝瓜、吉乐冬瓜等10个耐热蔬菜品种试种。目前,常年蔬菜主要种植品种有20多种,叶菜类约占60%,其中菜心、空心菜、上海青、小白菜、芥菜等五类蔬菜品种上市量占总上市量的44%。还从岛外调进了土豆、大白菜、洋葱、萝卜等少量品种。
同时,为提高了常年蔬菜生产和防灾减灾能力,我省常年蔬菜设施大棚新增面积达3100亩,其中三亚市新增大棚面积1000亩、保亭县新增大棚面积350亩等。
2
建成平价商店21家平价专区12个
“平价商店里的蔬菜要比其他地方的便宜很多,自从知道离家附近的有平价商店后,每天我都会到平价商店买菜。”1月19日,家住海口白龙路的市民李女士说,正因为有了平价商店,家里买菜的开销减了不少,有时一天可能省下4元左右的菜钱,让她倍感手里‘菜篮子’轻松了。
记者从省物价局了解到,目前,全省共建成平价商店21家,平价专区12个。平价商店、平价专区与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相关常年蔬菜大棚基地以及蔬菜流通企业签订了供销合同,确保不同时期常年蔬菜的供应,品种、数量和质量得到保证。平价商店和专区运行以来,运营正常,主要经营包括粮食、食用油、猪肉、家禽、鸡蛋、蔬菜等6大类、共42种群众基本生活必需的农副产品,销售的本地蔬菜不少于15个品种。
据了解,我省新建平价商店(专区)大部分在农副产品消费量较大、自给率较低、中低收入群体较为集中的地区布点。据监测,我省平价商店(专区)销售的蔬菜价格比市场平均零售价低15%以上,粮、油、肉、禽、蛋价格低5%以上,为稳定市场价格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新建的平价商店、平价专区日均供应平价菜约76600斤,平均每天减轻老百姓菜篮子负担4.6万元,每天有2.6万户家庭(按一户三口人计算)吃到平价菜。
3
我省共改造升级城镇菜市场50家
“早前菜市场里的环境又脏又差,在市场里买个菜都很不舒服,现在可好了,又明亮又宽敞,买菜时心情都舒畅。”市民梁英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在海口大英市场内,记者看到,市场内卫生条件良好,摊位摆放整齐有序。
记者从省商务厅了解到,2013年底,我省共改造升级城镇菜市场50家12.74万平方米。据了解,市场经改造后,市场面积明显扩大。新增摊位3000个,新增临时就业岗位6500人。同时,改造后的市场新增设了自产自销区,免费为城郊种植散户提供交易场所,减少了流通环节,促进了农民增收。
经过改造的50家菜市场,摊位设计科学,市场整体布局优化;市场宽敞明亮,环境干净整洁,市场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对活禽区进行有效隔离,避免食物的二次污染;市场实施封闭式管理,改变旧市场开放式管理的模式,保障了经营商户货品的安全,居民在市场逗留的时间比原来多了约三分之一,摊主的销售收入也相应增加了。同时为市场规范化管理创造了条件,市场档次和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