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旅游|广告服务|惠购|公益

|注册

新浪海南> 资讯 >民生>正文

食用调和油冬天结块现象明显 市民质疑有猫腻

A-A+2013年12月20日08:47国际旅游岛商报评论

  原料配比无标准调和油冬天结块

部分食用调和油在冬天结块现象明显部分食用调和油在冬天结块现象明显

  核心提示

  早在2004年,我国就已经正式开始实施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8大食用油产品国家标准,标准明确要求产品等级、生产工艺、原料产地等须在包装上标示。然而,直到目前为止,由于我国尚没有正式制订调和油配比标准,因此,海南市场上的一些调和油生产企业在加工生产食用调和油时,配比随意、原料乱加,其中多以廉价棕榈油为主;更有甚者,同一品牌同一容量的食用油油品质量会因季节和气候的不同而大不相同。

  食用调和油大面积凝固市民质疑有猫腻

  “老板自己都说了,同样品牌的油,冬天和夏天(出厂)的油的品质是不一样的,因为如果添加太多棕榈油,油的色泽就比较难看,冬天容易凝结。”17日下午,在海口从事快餐生意的王先生向商报记者反映,最近他购买的几种食用油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结块现象,有些牌子的油结块现象比较明显,一桶油几乎全部凝固了。

  接到爆料后,记者来到王先生的摊点前看到,他使用的两种食用调和油分别是“大鸿庄”和“来滴香”,这两桶调和油确实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块现象,其中“大鸿庄”食用调和油整桶油全部凝结。

  “我先买的是‘大鸿庄’,每次往外倒的时候,都得把油放在火上烤烤,要不然根本倒不出来,真不知道这油里到底是什么东西。”王先生说,由于使用时特别麻烦,他后来只好又购买了一桶“来滴香”,没想到同样存在类似问题。

  王先生称,他曾向商家反映过调和油结块的问题,但对方答复称因为这批油的生产日期较早,这两天出厂的就不会这样了。“生产日期不一样,出来的油的品质也不一样吗?这里面有什么猫腻?”王先生对此表示无法理解。

  调和油结块是因为过多使用低廉原料

  连日来,记者根据王先生反映的情况,对海口食用油市场走访时注意到,目前海口食用油市场上有花生调和油、橄榄调和油、深海鱼油调和油等食用调和油销售,有的调和油直接标注为“食用调和油”。

  记者对海口各大超市销售的众多品牌调和油调查后发现,包括金龙鱼、福临门等在内的很多一线大品牌在内,几乎没有哪个品牌会在调和油的外包装上详细注明各种原料的配比比例。不过,在同一个时间段同一个环境中,众多一线大品牌食用调和油很少出现结块现象,而一些主要在农贸市场销售的调和油,则会出现大面积结块现象。

  走访中记者随机购买了由海南和广东的6家企业生产的8个品牌、同一容量同样包装(5升装塑料桶)调和油:来滴香、七七香、绿滴、大鸿庄、宝岛香、金稻谷、好日子、欣美滋,上述品牌食用油的配料表显示,各种调和油使用的原料基本上都是花生油、大豆油和棕榈油三种食用油,其中宝岛香还标注添加了芝麻油。不过,每种油使用的原料所占比例,都没有在包装上标注。

  通过对比,记者注意到,上述8个品牌的食用油在同样环境同样温度下,除宝岛香、好日子、欣美滋外,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结块现象。其中结块现象最严重的当属“大鸿庄”,整桶油全部结块,根本无法往外倒。其次则是七七香、来滴香、绿滴3个品牌,七七香、来滴香两种调和油的结块部分约占整桶油的五分之二,而另外几个品牌则只是出现轻微的凝结现象。

  同样使用花生油、大豆油和棕榈油进行调和,又是同样的包装、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温度,为何不一样品牌的调和油结块现象差别如此大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花生油、大豆油和棕榈油这3种食用油中,价格相对比较便宜的当数棕榈油。由于目前我国尚没有正式出台调和油配比标准,因此,一些食用油生产企业在加工生产食用调和油时,虽然标注含有大豆油、花生油和棕榈油,但实际配比时会以价格相对低廉的棕榈油为主。

  据业内人士透露,调和油生产企业多以价格低的食用油作主要成分,只放入很少比例的高营养价值、高价格的油品,这是目前很多调和油生产企业的惯用做法。由于棕榈油在低温环境下容易结块,所以,在冬天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同样的食用调和油,结块现象比较严重的说明其棕榈油的添加比例比较高。

  几乎所有调和油均未标明原料详细配比比例

  记者对海口市场走访中还了解到,确实存在同一品牌同一容量食用调和油因季节和气候不同,油品质量大不一样的情况。

  据海口一家食用油生产企业负责人透露,由于棕榈油价格相对便宜,因此,有的生产企业生产调和油时,可能会更多地使用棕榈油。夏天温度高的时候,棕榈油不易结块,生产企业会在调和油中大量使用廉价的棕榈油,有的虽然标注含有花生油和大豆油,实际上真正添加到调和油中的成分微乎其微。不过,冬天气温降低后,棕榈油会出现凝结现象,如果调和油中的棕榈油配比添加量过多,整桶油就会出现结块,因此,生产企业会根据不同季节调整原料配比比例,这就出现了同样品牌不同季节出厂的油的品质不一样的情况。在记者走访中,该负责人的说法也得到了其他企业的证实。

  昨日,记者致电某品牌调和油厂家,询问油为何会出现大量结块时,厂家坦承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原料中棕榈油的量“大了点”,因此,随着气温下降天气变冷,他们会调整原料的配比量,减少棕榈油的含量。

  不公开产品原料配比是对消费者知情权漠视

  采访中也有不少市民反映,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食用调和油不公开产品的原料配比,实际上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一种漠视。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排列,即调和油中配料排得越前,成分含量应该越高。

  记者走访中注意到,尽管多数调和油在原料表中都把花生油、大豆油标在前面,但却因过多使用棕榈油而导致调和油结块。不少经销商直言,调和油之所以比较便宜,就是因为其中暗藏“猫腻”,调和油成分和配比的模糊不清,可以使企业有更多的“操作空间”。“为了利益最大化,企业肯定是多用低价的油品嘛,更何况现在食用油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一粮油商行负责人如是说。

  海南一家知名食用油生产企业负责人建议,从营养角度考虑,消费者可以选择单一的花生油或者玉米油、大豆油等不同品种的食用油,购买时如果家庭人口少,可以选择小包装的油,定期更换不同油类,如此一来,即使不食用调和油,也可以达到均衡摄取营养的目的。

保存|打印|关闭

微博爆调查

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视频|旅游|读图|专题|站点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