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旅游|广告服务|惠购|公益

|注册

新浪海南> 资讯 >民生>正文

海南省亿元补贴为何治不了菜价“发烧”?

A-A+2013年9月27日08:00新华网海南频道 评论

  “十元钱买不了什么菜”近期成为海口市众多市民的烦恼。菜价“发烧”,普通的青菜在农贸市场上已经卖到5元一斤到6元一斤。不少市民纳闷,为什么政府不断出台措施平抑菜价,对种植户发放了上亿元补贴,菜价还不见降呢?

  田头到餐桌菜价“翻一倍”

  今年夏天到现在,我国南方由于多雨天气,菜价猛涨,而海南的菜价一直保持高位运行,特别是海口等城市,菜价更是超越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老百姓叫苦不迭。据海口市物价局统计,海口8月份蔬菜平均零售价格为3.76元每市斤,超过了深圳8月份的3.6元每市斤。

  位于海口市旧州镇的光明之路种养合作社有100亩海口市常年蔬菜基地。记者9月13日在这里看到,100亩种植基地里建起了98亩蔬菜大棚,里边种满了菜心、上海青、芥菜等海口百姓常吃的青菜。合作社理事长吴应献告诉记者,这些大棚菜是专门在夏天给海口供应的,一般从4月份下种,5月份收获第一茬菜,一直可以持续到10月份,每天大概可以供应3000斤蔬菜。

  合作社负责种植管理的梁振英说,这几年农资、人力成本上涨,种菜的成本也“水涨船高”,现在合作社所有叶菜类的平均种植成本是1.66元一市斤。1.66元这个数字基本考虑了所有成本因素,是大棚折旧,24名社员1700元的月工资,每亩80元到90元的农药花费,再加上农资、农机等费用平均到每斤菜上得出的。“菜的田头价一般是2.2元一斤,考虑到市场波动,田头价必须在2元一斤以上才保本。”

  9月14日凌晨三时许,记者在海口市高登西街蔬菜集散市场联系上合作社负责销售的梁其升,他开着农用三轮车带着4名社员从旧州镇行驶近50公里来到海口批发销售。此时,梁其升的菜已经售出一半。“这两天雨水多,市场菜少,价格就贵一点。”据梁其升介绍,这一车上海青、芥菜、菜心等蔬菜批发给菜贩的平均价是4.3元一斤,到凌晨五六点收市时,价格会跌到3.8元一斤。平时便宜一点,价格波动很大。“我们这一趟运费就要三四百元,蔬菜也有不少损耗,这些都要包含在菜价里。”

  记者发现,前来收菜的菜贩大多是海口大型农贸市场的摊主。其中,一位在海甸岛三西路市场卖菜的叶姓摊主以4元一斤的价格从梁其升处收走了30斤菜心。而14日上午记者在三西路市场了解到,市场上菜心的价格普遍在4.8元一斤到5元一斤,如果碰上大雨天或台风天,涨到七八元一斤也很正常。至此,蔬菜从田头到百姓餐桌,价格整整翻了一倍。

  大棚荒废菜价“畸高”格局难改

  海南为丰富全国人民的冬季“菜篮子”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夏秋季节,由于高温多雨以及台风等灾害天气,海南蔬菜种植进入淡季,一半以上蔬菜供应需靠岛外运进。因此,海南省在近两年加强了常年蔬菜基地建设,旨在提高蔬菜生产淡季的自给率,降低蔬菜价格。

  据了解,海南省政府要求到2013年底全省建设成13.8万亩常年蔬菜基地,保证每人每天一斤菜和70%的自给率。2012年,海南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补贴供本岛常年蔬菜种植基地就达到1.24亿元,这还不包括各级政府部门对低收入群体进行的生活补贴和对平价菜店、摊点进行的补贴。

  但是逾亿元的补贴为何还没改变菜价“畸高”的格局呢?海南省农业厅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人工、运输、储存等成本逐渐提高等原因,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地菜供应跟不上,蔬菜基地的建设和配套比较滞后。

  吴应献说,合作社成立之初,社员都是带地入股,自己还拿出了11万元,20多人一共筹集了300多万元建设大棚,但是大棚补贴150万元至今只拿到了100万元,另外50万元迟迟难以审批通过。“虽然现在有点效益,但是风险较高,一不小心就全赔进去了。”

  令记者感到惊讶的是,政府投资1亿余元补贴的蔬菜大棚,在很多地方竟然出现了较多闲置荒废的现象。在旧州镇龙头村的常年蔬菜基地记者看到,这里一百多亩大棚只有两个在使用,剩下的都是钢架子,没有铺设塑料膜,里边野草丛生一片荒芜。而两个正在使用的大棚里稀稀拉拉地种着茄子、丝瓜、地瓜等蔬菜,一位姓周的管理员说,这些菜是给自己吃的,而他从今年2月来到基地,旁边的大棚就一直没建起来。

  记者在海口东山镇、三门坡镇等地的常年蔬菜基地也发现了大棚荒废的现象。周边群众对此现象直言不讳:“领导来检查前种一点,平时都没见种过什么菜。”

  海南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海南省累计有约12万亩的常年蔬菜种植基地,由于基础配套不完善、劳动力成本高等原因,目前实际种植面积仅有1.8万余亩。

  亿元补贴为何治不住菜价“高烧”?

  为何上亿元的补贴还刹不住菜价上涨的势头呢?业内人士认为,从蔬菜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来看,直接获益的群体少,补贴的效应比较分散,很多补贴没有用在“刀刃”上。

  海口市物价局局长吴健林坦承,目前的菜价情况看,生产者赚头不大,消费者也难以接受,这不是良性的市场格局。

  吴应献告诉记者,合作社这种模式种植蔬菜相对成本低,抗风险能力较强,但是建大棚费用高,政府最多补贴70%,资金压力仍然较大,而且补贴申请程序繁琐,审批慢,而且要建成通过验收后才发放补贴,导致很多农户难以提前拿到足额补贴。

  而在销售环节,补贴起到的作用更是微乎其微。记者在海口高登西街蔬菜集散市场遇到了从海口永庄拉菜来销售的詹师傅,他告诉记者,以前他曾在农贸市场上卖过菜,要交摊位费、卫生费等各种杂费,现在在马路市场上就不用交了。“没听到过什么补贴,反而每个月我们还要交不少费用。菜价高我们其实也没有多少利润。”

  业内人士分析,蔬菜从生产到销售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但是目前国内能实现直销的少,各环节相互割裂,“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很难真正实现,种植户和经营者都难以得利,一些平价菜店甚至因为没有蔬菜基地支撑,不得不去市场上买高价菜,导致经营困难的现象。

  专家建议,破解菜价“畸高”格局的措施需“两手发力”。一方面需继续努力加强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形成比较稳定的市场机制,减少环节外因素对于菜价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从补贴上还需真正做到让利于民,优化配置,对补贴结果要有充分并准确的估计,做好跟踪强调实效,这样既能将补贴用在实处,也能监督好政府的“钱袋子”。

保存|打印|关闭

微博爆调查

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视频|旅游|读图|专题|站点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