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省海口市玉沙村旧城改造安置区玉沙广场?京华城的公益棋牌室里,玉沙村原村民吴乃聪正和好友们品茶下棋聊天。
“这种好日子在以前根本不敢想。”几年前,吴乃聪和原玉沙村大多数村民一样,一大家子挤住在海口脏乱差的棚户区内,“一到雨天全是积水,垃圾满地,臭气熏天。”吴乃聪说。
自从2007年开始改造玉沙村后,吴乃聪和玉沙村村民们的生活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家共有13口人,按照每人40平方米住房、18平方米商铺的拆迁补偿办法,我家拿到了住房和商铺,我很满意改造后的生活!”吴乃聪笑着说。
2002年海口和琼山两市合并后,新海口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海口出现了新城包老城、城市包农村的现象,其中玉沙村就是一个典型。
玉沙村的改造并不是一帆风顺。玉沙村位于海口市核心商务区,总人口13468人,其中常住人口1486户3018人,土地面积517亩。玉沙村的改造始自1992年,2007年6月第四次启动改造,到2008年1月7日才拆迁完毕。拆除各类建筑物及构筑物36.38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32万平方米,配套建设九年制学校、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仅改造过程就历时3年多。
玉沙村的变迁是近年来海南省棚户区改造成效的一个缩影。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海南共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17.53万户,已建成15.48万户,交付使用15.35万户,约56万棚户区群众受益。
“棚改其实就是一个再城市化的过程。通过棚改,可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让棚户区群众享受到城市化的发展成果。”海南大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所所长王毅武告诉记者。
鉴于此,海南不断扩大棚改的外延,将危旧房、城中村改造、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等都逐步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还将具备棚户区特征的小城镇危旧房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
毗邻海南省委办公大院的上贤村,大规模的棚改正在进行中,安置房已经建到了第13层。预计明年10月,上贤村近1800多户村民就可领到新房钥匙。
棚改让村民受益,但往往也让政府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在上贤村的棚改路上,海口市有了更丰富的经验。海口先将上贤村改造项目挂牌交易,取得企业购地资金后,再开展征收补偿安置,让社会资金参与安置房建设。这样政府资金压力减轻了,棚改效率也提高了,截至目前,已完成整体工程量的55%。
据测算,海南省2014年至2017年计划改造棚户区16.12万户,资金成为最大困扰。截至今年5月20日,国开行已累计向海南承诺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300亿元,惠及居民3.4万户,发放贷款139亿元,贷款余额134亿元。海南还争取国家资金加上省配套资金约20亿元,再加上市县配套资金以及银行补贴贷款资金约300亿元,届时将会拉动社会资金约3000多亿元。
“棚户区改造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从民生角度看,不仅可以改善广大棚户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完善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更可以有效拉动投资,刺激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转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王毅武告诉记者。(经济日报记者 何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