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上半年海南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稳中有升 稳中有进 稳中提质
今年以来,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省委、省政府沉着应对、科学决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速度、质量、效益关系基本合理,呈现出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宏观经济基本面保持良好。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看,工业、建筑业、金融业、批发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支撑全省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力量。但经济运行依然表现出稳中有忧、企稳回升增长基础还不够稳固,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等部分指标呈现明显的回落态势,尤其是7月份遭遇41年来最强台风“威马逊”袭击,下半年下行压力明显加大。
一、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经济增速稳中有升。经国家统计局计算确定,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675.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比全国快0.6个百分点,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23.49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45.81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806.27亿元,增长8.0%。
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主要经济指标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全国8.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以人民币计算外贸出口总值增长6.6%,而全国下降1.2%。
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有所提高。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速加快。上半年,全省全口径公共财政收入490.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00.68亿元,增长19.4%,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在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260.38亿元,增长20.4%。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继续提高。上半年,纳入统计监测的36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为375.2%,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
用电量增速明显回升。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122.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3.1个百分点,反映出经济发展有所回暖。
物价涨幅控制在预期目标以内。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涨幅较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低于预期目标1.4个百分点。
(二)三次产业增速全面提高,推动经济增长企稳回升。
1.农业生产平稳回升。今年以来,海南省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实施“菜篮子”工程、瓜菜田头预冷处理系统、良种补贴、农民培训、农业技术推广、农机购置补贴、农业金融和保险等财政扶持政策;以发展品牌农业为总抓手,以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技术为手段,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努力打造海南现代农业升级版。上半年农业完成增加值423.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种植业增加值222.85亿元,同比增长6.9%,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7.8%,是支撑农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林业增加值23.63亿元,同比下降4.6;畜牧业增加值57.81亿元,同比增长5.6%;渔业增加值108.65亿元,同比增长3.0%;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0.55亿元,同比增长14.5%。在主要农产品中,粮食总产量112.37万吨,同比增长4.6%;蔬菜总产量408.33万吨,增长6.9%;水果产量313.78万吨,下降5.6%;肉类总产量38.96万吨,增长4.3%;水产品产量92.92万吨,增长2.3%。
2.工业生产增速进一步加快。今年以来,工业系统着眼年度预期增长目标,全力推进企业生产发展和项目建设。在电力供应十分紧张的形势下,海南省对60家重点工业企业倾力保障电力、天然气等生产要素供给,确保了企业正常生产运营。中海油精细化工一期、100万吨PET2号线等项目相继投产,210万吨PTA、中航特玻3号线、富山油气等去年竣工投产项目继续发力,以及水泥、精甲醇、造纸、电力等现有产能发挥,促使工业生产增速进一步加快。上半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77.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增幅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5%。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61.51亿元,增长4.8%;重工业增加值194.99亿元,增长12.5%。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8.5%,集体企业下降46.2%,股份制企业增长1.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4.0%,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长24.2%。
全省工业八大支柱行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98.4%、造纸和纸制品业产值增长18.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增长9.3%、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增长9.0%,四个行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4.4%,成为支撑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的主导力量。
3.服务业发展速度有所回升。今年以来,海南省继续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力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4500万元。上半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06.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增幅比一季度回升0.8个百分点。按行业分,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增加值100.26亿元,增长16.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64.94亿元,增长11.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0.94亿元,增长7.3%;金融业增加值77.77亿元,增长17.7%;房地产业增加值159.85亿元,下降3.9%;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52.51亿元,增长7.9%。
金融业、批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三个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对服务业的增长贡献率达67.7%,是海南省服务业发展的三大亮点。金厦股份、昆仑科技、八百里物流等三家海南企业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营运。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持续较快增长,同比增长20.0%。在海口、琼海、洋浦等地新增一批大型批发企业、大宗化工材料制品销售大幅增长等拉动下,以及海口还对部分重点批发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促使批发业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上半年,全省批发业销售额增长26.4%。旅游业较快发展带动客运行业加快增长,海口实施新的航空奖励政策,美兰机场夏秋航季新增10条航线,与新加坡的通航航班量提高至每周28个。海口出台扶持航运业的财政资金奖励措施。上半年,货物运输周转量同比大幅度增长,旅客运输周转量增长14.0%。
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发展平稳。今年以来,海南省消费品市场持续保持较旺态势,各个月份增速均保持在12%左右的较快增长区间。上半年,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5.5%、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2.4%、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8.1%。
旅游业较快发展。上半年,海南省各市县依托特色资源禀赋,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多渠道开展旅游营销,出台了多项扶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海口、三亚、万宁出台财政奖励政策,鼓励涉旅企业开拓客源市场。乡村游的规模化、品牌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海口的红树林乡村旅游区、琼海的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先后开放。三亚千古情、海口冯小刚电影公社等景区、万宁奥特莱斯购物中心等新型旅游项目建成开业。自驾游、自助游持续升温,黄金周、小长假旅游市场火爆。成功举办了“三月三”主题活动、第五届海南(定安)端午美食文化节、中国海南第十二届盈滨龙水节等节庆活动。琼海与天涯社区、淘宝网合作,万宁与腾讯微视合作,在新媒体营销旅游产品。继续实施“走出去”策略,三亚等南部6市县组织相关涉旅企业赴全国12个旅游客源城市推介旅游线路和产品。上半年,全省接待旅游过夜人数1887.1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2%,增幅同比加快2.3个百分点;旅游收入210.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3%。
(三)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较快增长,协同拉动经济发展。
1.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进一步落实“六个一”项目责任模式,开展了第一轮重点项目专项检查,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含农户)完成1398.94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08.84亿元,增长21.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1.98亿元,增长35.1%;第二产业投资234.21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投资1142.76亿元,增长17.6%。从项目规模看,大项目建设进度较快,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完成全年计划投资额的62.4%。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在全省395个重点项目中,儋州—洋浦跨海大桥建成通车,琼海温氏禽畜一体化养殖一期、澄迈椰树矿泉水生产线等项目投入运营,海南电影公社、三亚接待中心等项目正式营业,海口希尔顿逸林酒店完成精装修、园林施工和设备安装,300万吨LNG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海口罗牛山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主体结构完工。昌江核电、海口万特制药二期、洋浦港油品码头及配套储运设施、洋浦港区小铲滩作业区起步工程、海口新海滚装码头、红岭水利枢纽工程、海南国际汽车园、海口观澜湖、海口大英山片区开发、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会展酒店、海棠湾理文索菲特度假酒店、万宁神州半岛、乐东龙沐湾、中兴三亚、三亚万科等项目处于主体施工阶段。亚龙湾旅游文化综合体、海棠湾新田园城农业综合开发、海航737NG飞机翼梢改造及机载APU替代、三亚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定安海洲商业广场、澄迈侯臣美丽乡村、文昌清澜半岛、三亚苏商大厦及群众艺术馆、儋州商业广场、三亚凤凰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五指山SNS国际社交文化旅游度假区、保亭雨沐香庭、海口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海南联通基础设施建设、海口红旗镇城镇化、昌江风情小镇等项目新开工建设。
2.消费品市场销售较旺。在黄金周、小长假等节假日效应,以及旅游消费持续较快增长的带动下,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4.13亿元,同比增长12.3%。按经营地分,城镇零售额460.47亿元,增长11.2%;农村零售额73.66亿元,增长19.9%。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447.50亿元,增长12.4%;餐饮收入86.63亿元,增长12.2%。
汽车市场活跃,汽车及石油销售是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限额以上企业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23.8%、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5.7%,两类商品对全省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达69.8%。其他增幅较大的商品有: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同比增长31.3%、服装类增长27.2%、日用品类增长17.7%、化妆品类增长14.5%等。万宁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开业,海口和三亚两家免税店扩大经营规模,推出多种促销活动,高端名品销售渠道拓宽。全省免税商品销售额22.43亿元,同比增长19.8%。
(四)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民生状况不断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上半年,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5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20元,名义增长8.9%,实际增长6.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12元,名义增长12.7%,实际增长9.4%。
民生状况不断改善。上半年,全省地方公共财政支出498.17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交通运输、住房保障、粮油物资储备等民生支出348.98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70.1%,增长11.0%。十件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孕前优检和地贫筛查、提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水平等2项工作已基本完成。全省已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2.66万套,完成全年计划的76.0%;建成1.10万套,完成全年计划的43.9%;分配入住1.14万套,分配入住率97.1%。新增三亚市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琼中县人民医院、琼海市中医院、定安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东方市人民医院等7家公立医院纳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农民小额贷款财政贴息工作在贷款额度、期限、次数和地域等四方面都实现突破。海口、三亚、陵水启动物价补贴联动机制。三沙市第一所学校在永兴岛开建,海口学前教育首个“三年行动计划”中的30所公办幼儿园全部竣工。
总的看,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下,海南经济发展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提质,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并将为下半年的进一步趋于稳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这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上半年全省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但也要看到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稳中有忧,经济企稳回升增长基础还不够稳固,尤其是7月份遭遇41年来最强台风“威马逊”袭击,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
(一)经济增速与预期目标差距较大。
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0%,增速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与全年预期增长目标差距2个百分点。影响经济增长减缓的主要因素是:
1.房地产市场低迷,是经济增长减缓的主要原因。受全国楼市低迷,以及去年同期海南省房地产市场较高销售基数的共同影响,海南省房屋销售面积自一季度以来持续下降。上半年,全省房屋销售面积464.58万平方米,下降18.8%,影响全省经济增长减缓0.4个百分点。
2.林业、渔业增长乏力,影响了农业经济增速减缓。由于造林面积和与造林相关生产活动明显减少,以及干胶产量及价格均下降,导致上半年林业增加值下降4.6%。南海形势紧张使远洋渔业捕捞作业受限,以及去年强台风和冬季强降雨造成东部沿海市县渔船、水产养殖网箱和鱼塘受损,渔业增速明显减缓。林业和渔业增长减缓,影响全省GDP少增0.3个百分点左右。
3.其他服务业增长缓慢。在规范财政支出的作用下,公共管理组织的公务支出减少,影响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重点服务业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仅增长5.2%,影响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
(二)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可能继续放缓,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缺乏后续动力。投资增速放缓是当前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的主要表现之一。自2012年上半年以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呈现放缓态势。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增幅比一季度回落4个百分点,比全年预期增长20%的目标低2.4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产业投资增速分别比一季度放慢67.2个、22.5个百分点。投资增速持续回落,特别是实体经济投资不足和新开工项目投资下降,将减弱后续经济增长的动力。
展望下半年,投资增速有可能延续上半年态势继续减缓:
一是去年下半年基数较大,影响投资增速回升。去年下半年投资额占全年投资额的56%,今年下半年要实现20%的增长,平均每月要完成投资305.12亿元。今年上半年平均月投资额只有233.16亿元,由于新开工项目减少和后续大项目不多,因此,实现全年投资增长目标难度较大。二是实体经济投资增速回落较快。上半年,不含房地产、基础设施和公共管理的其他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0.3个百分点,建筑业投资增速同比回落21.3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增速同比回落155.5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业投资增幅同比回落75.5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投资降幅同比扩大20.9个百分点。由于缺少其他行业投资加快增长来弥补,造成投资增速持续下滑。三是新开工项目投资下降。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下降22.5%;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同比下降15.1%,降幅比一季度扩大6.2个百分点。
2.房地产销售持续下降,有可能进一步拉低经济增速。自2013年初以来,全省房屋销售面积增速总体呈现回落态势。上半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同期下降18.8%,降幅比一季度扩大12.2个百分点,其中纯商品房下降10.0%,降幅进一步扩大。房屋销售面积下降18.8%拉低上半年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由于去年下半年房屋销售面积占全年销售面积的52.0%,如果今年下半年的房地产市场没有出现拐点,那么全年房屋销售面积降幅难以缩窄,有可能进一步拉低全省经济增长。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业发展放缓对金融、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都将产生一定冲击。
3.工业生产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尽管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0.5%的较快增长,但受能源供应、节能降耗、市场约束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工业增长面临新的压力。一是受机组脱硝改造、燃煤机组投产时间滞后及燃气供应不足等多因素影响, 今年海南省遇到最严峻的电力供应形势,夏季电源性缺电最大缺口达到最高负荷1/3。电力缺口将可能影响下半年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营。二是海南省“十二五”节能任务进展较慢,下半年可能对高耗能的行业进行限产、停产,可能影响全部工业经济的增速放缓。三是去年新投产的PTA、PET、DCC项目受国内化工产品产能过剩的影响,下半年将面临着较大的市场压力,有可能影响下一阶段生产。
4.建筑业增长将受投资持续回落的影响。上半年,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0.7%,仍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行业之一。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回落,下半年建筑业增加值增速有可能放缓。
5.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将会影响下半年经济增长。7月份,海南省遭遇41年来最强台风“威马逊”袭击,给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将对海南省下半年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三)区域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凸显。
东部地区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明显,经济增长普遍较慢。上半年,东部六市县,除了文昌房屋销售面积实现基本持平,陵水、万宁、海口和琼海分别下降14.7%、19.8%、20.8%、21.0%,三亚降幅达到39.4%。东部地区大部分市县房地产业增加值明显下降,造成经济增速普遍放缓。
西部地区工业市县下阶段的工业生产缺乏大的新增能力支撑。上半年,在洋浦和主要工业市县的增长带动下,全省工业经济表现良好。但海南省在建和近期能投产的较大工业项目有限,下一阶段全省工业发展将缺少较大的新增能力支撑。
三、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下一阶段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密切跟踪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科学预判宏观经济的走势,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投资进度,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期要全力以赴抢险救灾和加快恢复生产重建,力争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全力抓好灾后重建,迅速组织开展生产自救。
7月份,海南省遭受41年来最强台风“威马逊”袭击,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灾后重建工作任务很重,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将灾后保障生活、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作为当前首要任务,科学安排,统筹调度,确保所有受灾群众都得到妥善安置,受灾地方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正常。各部门要按照职责积极主动做好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各级受灾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发动群众全面开展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要组织干部、技术人员深入灾区指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要以最短的时间处理好田洋积水问题,及时排涝,抢修水毁水利设施,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安排好救灾种子、种苗、化肥等农资供应,继续组织群众抢收抢种,最大限度挽回农作物损失,确保今冬明春农业收成。要加强对受灾企业的指导服务,组织企业抓紧清理受淹厂房场地,抢修受损设备,尽快恢复生产。
(二)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拉动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投资仍是拉动海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面对投资持续回落的严峻形势,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抓住固定资产投资运行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尽快扭转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的局面,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
一是狠抓重点,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全省重点项目工作会议的要求和部署,全面落实“六个一”责任模式,认真贯彻执行省政府出台的13条省重点项目建设保障措施,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切实抓好重点建设项目目标责任制的落实,真正做到领导分工到岗,目标责任到人,协调调度到位,真正做到“跟着项目走、围着项目转、想着项目干”,一竿子抓到底。在建项目要按照年初计划安排,加快工程进度;准备开工的项目应协调解决好开工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争取尽快开工;策划、培育、引进、储备一批项目,为后续投资提供支撑。
二是狠抓资金,千方百计筹集项目资金。资金问题始终是制约海南省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衔接,推介项目,争取更多信贷支持,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融资手段和工具实现资本与产业的对接,促进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发债或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要努力争取更多的中央投资支持。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投资项目、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投资项目,以及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投资项目,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要大力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支持,通过中央投资“四两拨千斤”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
三是狠抓服务,把优化项目服务作为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的着力点。要一如既往地为重点项目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加大协调力度,确保项目用地、用电、用水、通信、道路、安全的需要。对新开工项目,要以落实开工建设条件作为第一目标,确保项目按期开工;对竣工项目,要倒排建设工期,确保项目按期建成投产;对续建项目,要按月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对前期工作项目,要明确主要任务、主要工作目标,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衔接、沟通和汇报,争取早日完成有关审批手续,尽快启动具备开工条件的重大项目。积极招商引资,加强重大项目的策划工作,多渠道、深层次、大范围孵化和引进项目,形成较强的后续项目储备。
(三)进一步加大商品房促销力度,扭转房地产业持续下降局面。
由于海南省房地产业增加值约占GDP的10%,扭转房地产业持续下降趋势是推动经济增速回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商品房销售。一是创新促销方式。要从更高层次上包装海南,充分突出海南健康岛、生态岛、长寿岛、国际旅游岛品牌吸引力;在巩固传统促销城市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的促销地域,加大对重点客源城市的宣传和营销活动,进一步拓宽商品房销售渠道,吸引更多来琼购房群体。二是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研究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继续实施“差别化”房地产信贷政策和限购政策,指导商业银行执行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30%的优惠政策,适当降低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尽快全面取消楼市限购,支持和保障居民的改善性住房需求。三是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强化信息和舆论引导,稳定房地产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四是积极帮助企业做好现有房地产销售工作,引导和鼓励企业以微利出售方式尽量消化存量房产。五是配合城镇化的推进,研究落实户籍、社保、教育、医疗、契税等相关政策,吸引本省居民购房。
(四)继续全力抓好工业生产,充分发挥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是着力加强和改善工业经济运行调节。要继续强化供需衔接和重点协调,扎实做好电力、天然气等供应保障工作,加大要素的调度,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二是充分释放现有工业企业产能。在考虑节能的前提下,要努力挖掘石化、汽车、医药、浆纸、电气、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支柱行业的生产潜力,确保大中型企业对全省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的顶梁柱作用。三是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跟踪服务。计划竣工的项目务必确保按时竣工投产、尽早达产,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当前要重点做好20万吨碳四综合利用、36万吨轻烃综合利用项目、300万吨LNG等竣工项目的生产服务工作,并进入统计。四是要发挥工业园区作用,加快聚集产能。要把产能释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总量较大市县和工业园区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进一步加大园区工业项目招商力度。工信、发改及各工业园区要把工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瞄准大企业、大集团,瞄准科技型、环保型、生态型企业,瞄准对财税贡献大、产出效益好的企业,力争在招引上百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上实现大的突破。利用好10亿元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水平,积极引进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园区建设发展。五是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融资、税收、行政审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尤其是金融资源要向中小企业倾斜,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六是积极帮助企业分析和总结营销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帮扶企业更好地开拓市场,促进产品销售。
(五)继续着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是以发展品牌农业为总抓手,强化推广科技应用,继续做精做优做大瓜菜、畜牧、水果、渔业、橡胶等特色产业,充分挖掘热带农业潜在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生产增速持续回升。针对林业产值出现下降和林业扩大生产空间有限的情况,要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开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推广林下种南药、种菌、养蜂等,不断壮大林业经济总量。针对渔业增速回落,要抓住当前国内外水产品市场价格较好的有利时机,加大对渔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加快渔船技术装备改造,提升海南省外海捕捞能力。抓住当前肉类市场回暖的有利时机,推动畜牧业加快发展。二是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继续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力度,增强农业生产抗旱防洪能力;积极扶持对农业生产设施配套改造,提高农业生产设施抗台风等级。三是全方位、多形式组织开展农产品营销促销服务。除了在国内努力培育和打造一批有重大影响的促销平台外,还要在国外一些农产品中转集散中心和主要消费地区建立部分农产品促销窗口;做大做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四是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方向的农民合作组织,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和促进农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五是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加大检查力度,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六是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将农业生产成本控制在一定的水平,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六)以城镇化为抓手,促其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动力。
城镇化建设集投资与需求拉动于一体,集城市建设与产业培育于一体,集经济增长与民生和生态改善于一体,可保长期经济增速。一是坚持规划先行,集中力量打一场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总体战和攻坚战。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建立适合海南省发展实际的城镇体系。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各类城乡规划都要与土地利用规划、各类产业规划对接套合,减少盲目性,不留后遗症,确保实现城乡建设和城镇化工作合法合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节约利用,科学推进、健康发展。二是借助东环、西环高速铁路发展契机,推动城镇化,带动有效需求增长。用高铁站吸纳集聚要素资源,实现更大区域间劳动力、资源等要素的流动,培育建立商贸、物流、餐饮、住宿等服务中心,促进城市经济规模化发展;加快高铁沿线城市产业布局调整和整合,实现区域间的资源互补、优势互补。三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小城镇,努力形成中心城市和小城镇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局面。四是坚持城市发展与产业成长“两手抓”。把城镇化与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促进就业创业相结合,夯实各类城市产业基础,创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提高城市经济实力和综合承载能力。五是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逐步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统筹兼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终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协调发展。
(七)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是大力促进旅游消费。继续实施网络营销,利用网络视频进行旅游专题片和形象广告宣传;加大国内外重点城市的旅游推介力度,在重要媒体刊登宣传广告,全方位、多角度、高密度开展宣传;继续抓好旅游项目建设,多元化发展热带雨林、医疗康体、演艺娱乐、邮轮游艇等新模式,吸引国内中高端游客;保障现有国际航线的运力,争取开辟新航线,拓展国际客源市场;加大并规范自驾游、乡村游、生态游、海岛游等形式,促进岛内旅游客源向纵深发展;研究实施多样化免税购物和提货方式,争取扩大离岛免税购物群体,形成免税购物新热点。
二是努力促进城乡居民消费。要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继续提高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促进居民消费需求。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商业,促进社区商业网点配套和服务水平升级,培育教育培训、健康体育、文化娱乐等消费热点,适应中高收入水平居民较高的消费需要。努力开拓农村市场,把刺激农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新动力。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对均衡,为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扩大创造基本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的消费能力。金融机构要根据农村的风俗与消费习惯,开发出适合不同层次农户的消费信贷产品。
(八)确保全面完成为民办10件实事,不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
10件实事涵盖了广大人民群众吃、住、行等各个方面,事事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件件与百姓的切身利益紧紧相连。办好这些实事的过程,就是为民解难事、做好事的过程,就是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过程,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践行执政为民思想的过程。各级各部门都要进一步提高对办好这10件实事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以更高的工作热情,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一件关乎全局的大事来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确保年底前如期完成,真正把为民办实事工程办成顺民意、得民心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