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
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在2020年需要完成“双重目标”,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要“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经济欠发达是海南最大的省情。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目前海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3.7%,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4.2%。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负责人说,由于建省较晚、发展起点低等复杂原因,当前海南省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相对落后,群众生活水平总体还不高。这些经济社会的突出问题,制约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成色”,也制约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质量”。
现代服务业是海南的“看家产业”,尽管取得较大发展,但水平仍待提高。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海南服务业与香港、新加坡等国际旅游目的地相比比重低、结构不合理,信息、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占比不到一半。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海南服务业尚未真正成为带动居民就业、提升收入水平的强大支柱。
公共服务相对滞后也是海南的“老大难”问题,尤其在医疗、教育等领域比较突出。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与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小康社会的需求仍有相当差距。
海南虽然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但市场化改革仍然滞后,市场化水平仍然较低,在资源配置中尤为明显。比如土地资源的配置,虽然有招拍挂机制,但多数建设用地特别是工业用地的配置权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
一些企业反映,尽管海南简政放权力度较大,但是审批事项仍然很多,而且有些县市出现了“二审批”现象,即公开取消的审批事项被“内化”为部门内部的“程序或门槛”,过了一关又一关,办理时间长、手续繁琐。同时,垄断行业改革进展缓慢,特别是能源领域,海南的水电气价格等均比内地同等发展水平省份要高,生产生活成本居高不下。
对策
发展路径之争在海南由来已久。多年来,海南提过“工业立省”、“房地产立省”、“生态立省”等,但最终确立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中共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省长蒋定之等主要领导认为,海南最大的本钱,就是青山绿水、蓝海蓝天的良好生态环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海南必须按照中央要求,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坚守生态环保底线,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坚定走绿色崛起之路。
海南作为欠发达的岛屿型省份,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这决定了海南必须要有更大的改革开放力度,才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实际上,海南的政策优势明显:海南是全国唯一的省级特区、热带岛屿,拥有特区立法权、省直管市县体制、国家赋予的特殊政策以及国际旅游岛战略定位等许多独特优势。面对如此多的政策优势,容易养成“重优惠、轻改革”的等靠要思想。海南必须认清欠发达的省情,不断向改革要动力,以市场化改革为核心,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步伐。
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海南必须加快简政放权,依托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和建设,加快医疗、教育、旅游、文化、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开放和发展,加快推动海南经济转型升级。
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海南需要以“全岛一盘棋”的思路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产业支撑。
另一方面,农村现代化不等于农村城镇化。琼海市提出“不拆房、不砍树、就地实现城镇化”,让农民不进城就能完全享受现代化公共服务,大大减小了城镇化的成本,值得借鉴。
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另一难点在农村。城乡差距较大,农民收入偏低等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海南仍有64万贫困人口,一方面需要继续推进扶贫计划,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把中国“南菜园”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应加快农村产权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为农民增收注入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宋振远 王晖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