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元/斤到0.15元/斤,市场像变魔术一样,让冬瓜身价一落千丈。
看着价格一路下跌,上海收购商印小冬,还是决定放弃9万元的订金,撕毁订单,不按照合约去定安收购冬瓜。5月7日,印小冬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说,“不是不想收,如果按照合约,还未运到上海,就已经亏了15万元。”
这并非个案。今年,海南首次集中爆发瓜菜订单违约现象,至少有数十位冬瓜收购商不惜放弃数万元订金,撕毁合约。而瓜农损失更为惨重,全省至少有30万吨冬瓜,将低于成本价出售,甚至面临滞销危险。
“这个冬春,白忙活了。”从农民到收购商,不少人黯然叹息。面对市场行情,他们一片茫然。然而,“茫”的背后,何尝没有“盲”?
忙而不得:60%运销商、近半种植户亏本
今年海南冬瓜高开上市,在4月初,一度卖到了1.8元/斤的高价。4月12日,和其他收购商一样,印小冬在定安以1.35元/斤的价格,订购80吨冬瓜,预付订金9万元,计划4月底采摘。但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价格就跌到了0.8元/斤,4月20日,瓜熟,价格跌至0.42元/斤。此后跌跌不休,到5月8日,价格仅0.15元/斤—0.2元/斤。“如果履行合约,包括订金在内,还要支付12.6万元;可是按照现在的价格,12.6万元可以买到315吨冬瓜,毁约更为划算。”
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仅冬瓜行业,从3月至今,订单违约现象至少发生了数十起,这也是海南首次集中出现收购商瓜菜订单违约现象。
“很多收购商白忙了。”澄迈县瓜菜运销协会秘书长许泉说,协会350多位会员,今年亏损的初步估计达到60%。
白忙的还有农民。儋州市木棠镇种植户黄楚成看着辛苦半年得来的26亩冬瓜,一脸的发愁。“今年是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年。昨天刚卖了一车,30吨,价格是0.2元/斤,远低于成本价0.45元/斤。还有220吨,都在地里。”
记者了解到,全省预计有30多万吨冬瓜折本销售。其中儋州情况最为糟糕,5月初一上市,价格就跌到成本价以下,几乎3万亩、20多万吨冬瓜全部亏本,甚至面临滞销。不仅冬瓜,毛节瓜、苦瓜、葫芦瓜、茄子、辣椒等,在上市高峰期,价格也大幅下跌,近半种植户亏本。
谈及亏损,一些收购商和农户,将其归咎于天气。去年冬季,内地“暖冬”,大棚蔬菜丰收,“春节前山东寿光蔬菜已经运到了广东”。而海南去年冬季遭遇台风和暴雨,瓜菜推迟上市时间,并出现岛内南北产地撞期。
澄迈县农业局副局长唐庆典评价说,冬季瓜菜就像“赌博”,运销商赌的是市场运气,而农户赌的则是天气。赢了大赚,输了大赔。
盲而生茫:“70%瓜菜出岛,农民70%从未出岛”
不过,在这场“赌博”中,海南优势越来越不明显,让收购商和农民均感到茫然。业内人士表示,茫然的背后是投机心理助推的盲目。
“海南瓜菜优势是‘人无我有’,市场价格大起大落,不少收购商投机心理大。”长期从事香港瓜菜贸易的许泉说,香港瓜菜市场非常稳定,原因是每个收购商发出的货相对固定;而内地每个收购商发到每个地方的货量波动极大。
“比如,本应该发往杭州的瓜菜,当看到长沙市场好,不少运销商就半路改道长沙,导致长沙短期内瓜菜供给过剩,市场价格大跌。最后,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产地收购价压低,收购商和农户均亏损。”许泉说。
盲目的还有农民。“今年农民比去年多种了很多冬瓜。”澄迈金江镇美智金绿色冷库负责人王耀孔说,去年冬瓜高峰期每天通过这个冷库走的量是2000吨—3000吨,而今年却达到了5000吨—6000吨,是去年的两倍。
“外面是百花盛开,海南还依然独守一枝。”印小冬说,“海南冬季瓜菜品种结构单一,单一品种种植面积过大,既容易产能过剩,也不利于收购商收购。并且品种老化,不少瓜菜品种种了十几年,不合市场需求。”
“海南农民种的瓜菜七成多出岛,可海南农民至少有七成从未出过岛,更别说出去考察市场了。怎么可能不茫然,不盲目,不忙而不得?”王耀孔说。
暴利时代已经远去。不少运销商建议,今年海南应该以此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将瓜菜产业逐渐向稳定的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