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旅游|广告服务|惠购|公益

|注册

新浪海南> 资讯 >海南资讯>正文

海南洋浦近海发生赤潮 专家称系前期气温偏高诱发

A-A+2014年2月11日14:37中国新闻网评论

  中新网海口2月11日电 (记者 王子谦)记者11日从海南省海洋渔业厅获悉,近日在该省洋浦近海发生赤潮,造成不同程度的死鱼现象,专家称系春节期间海南气温偏高诱发。

  据了解,2月9日海南省海洋渔业厅根据通报,近日在洋浦近海海域出现不同程度的死鱼现象,组织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等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监测。

  现场发现,在洋浦港近岸海域有呈条状分布的藻类聚集带,水色呈棕红色,无腥臭气味,礁石滩上有少量死鱼。海头港近岸海域,水色较为混浊,略有腥味,有零星的死亡贝类和沙虫。

  据群众反映,2月3日起海头港北港灯标往洋浦海域方向开始出现零星的鱼仔死亡现象,2月8日开始出现了贝类和沙虫等海洋生物死亡。2月9日,港池内藻类密度较大,2月10日上午观测时密度明显较小,现场判断原因为2月9日晚上天气变化,气温突变所致。

  10日上午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在洋浦和海头布设了7个监测站位。结果显示,监测海域中的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球形棕囊藻(一种赤潮生物),密度超过了球形棕囊藻密度基准值,最大超出10倍,监测海域水质变差,局部为四类,洋浦至海头一带海域因球形棕囊藻异常繁殖引发了局部赤潮。

  据介绍,球形棕囊藻是我国南部海域常见赤潮种,每个群体呈半透明囊性小球状,直径随其生长期大小不等,最大可长到100毫米左右甚至更大,每个群体内(即囊内)则是许多个单细胞个体。大面积棕囊藻的生、消可长达几个月。其危害在于该藻球形群体外围具有一层柔软的胶质被且藻体含多糖,粘稠度大,当大量繁殖形成赤潮时,其粘液便紧紧贴在鱼鳃上,影响鱼的呼吸和摄食,致使鱼类窒息缺氧而死亡。

  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主任周涛分析,每年春季,球形棕囊藻在海南西部海域形成优势种群,在适宜的条件下易诱发赤潮,今年春节期间气温持续偏高,引发了本次局部海域的赤潮现象。根据现场观测和监测分析结果,目前赤潮规模不大,但需要加强监控。同时,建议当地渔民在捕鱼作业中注意避开赤潮区域,海水养殖户增加水体打氧操作。因赤潮造成的鱼类窒息死亡易在水中腐烂变质,提请民众不要取食这些死亡鱼类。

  海南省海洋渔业厅总工程师潘骏表示,海洋渔业部门将密切跟踪本次赤潮发展,相关技术单位正在开展进一步的监测,及时发布有关情况。目前,各市县已对打捞上来的数百斤死亡鱼类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海南省已要求沿海市县加强对相关海域的监控,严禁打捞此类死亡鱼虾上市流通。

保存|打印|关闭

微博爆调查

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视频|旅游|读图|专题|站点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