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海口12月11日讯(记者刘贡)进入12月以来,大范围雾霾笼罩着我国,近日,北方在大风和冷空气影响下,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南方滞后受大区域气团影响。我省自4日以来空气质量明显大范围下降,其中海口、三亚均出现轻度污染,个别日出现中度污染,表现为雾霾锁城,能见度不高。
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省气象台,以及省内环保专家认为,我省近日空气质量下降的主因是受大陆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输送的影响,本地不利气象条件和局地污染源排放亦有影响。值得警惕的是,臭氧已多天成为影响我省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我省PM2.5明显高于上月
根据省监测站的监测数据,本月全省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其中海口12月4日、7日、8日三天出现轻度污染,10日出现中度污染;三亚5日、6日、7日、10日四天出现轻度污染。
其中,海口在12月10日AQI(空气质量指数)为174,PM2.5最高小时浓度为165微克/立方米,日均浓度为133微克/立方米,约为11月份最高浓度的2倍。这是海口按新空气标准监测以来第一次出现中度污染。
三亚在12月7日AQI为121,PM2.5最高小时浓度为119微克/立方米,日均浓度为82微克/立方米,约为11月份最高浓度的1.6倍。
海拔1100米,无任何污染源的五指山阿陀岭国家大气背景空气站12月7日AQI为92,PM2.5最高小时浓度为90微克/立方米,日均浓度为68微克/立方米,约为11月份最高浓度的1.6倍。7日、10日,该监测站空气质量接近轻度污染。
其余市县空气质量近日也相继出现不同程度降低。
截至记者发稿前,11日18时,全国PM2.5监测网公布,海口东寨港、海南大学、秀英海南医院、海南师范大学、龙华路环保局宿舍AQI在171至197之间,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全部处于中度污染。
污染气团随冷空气南下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保光认为,海南空气质量下降主要受大陆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输送影响,并与本地地理气象条件和局地污染源排放有关。
记者在该研究院看到12月4日至10日采用大气污染输送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过去72小时抵达我省气团路线图中,除6日气团来自华中,其他六天均来自华南。
而12月上旬,毗邻海南北部的广东省广州和佛山、广西北海、湖南长沙和株洲等华中华南地区重点城市AQI为120-250之间,集中出现轻度至重度污染天气。因此,含有大量污染物的气团近日随冷空气南下,越过琼州海峡远距离输送抵达我省,造成海口、三亚等城市空气质量出现延迟性下降。
省内环保专家分析,近期海南空气质量下降与全国大范围空气污染基本同步,受特定气象条件下大气远距离污染物输送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偶发性,且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臭氧成我省空气质量威胁
此次我省空气质量下降,亦暴露出另一重大威胁,即二次污染物——臭氧的危害。
监测表明,海口在12月4日、6日、9日,以及三亚在4日、6日、7日、10日AQI首要污染物为臭氧。此前,海口与三亚的首要污染物主要是PM2.5。近日全省空气质量下降,其他市县首要污染物既不是PM2.5,亦不是臭氧,而是PM10。
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过量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韩保光表示,初步分析,远距离输送的污染物并叠加本地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海南强紫外线照射下,经光化学反应,容易生成较高浓度的二次污染臭氧。近日的数据表明,臭氧已成为我省除细颗粒物之外的主要污染物。
韩保光认为,虽然臭氧导致海口、三亚空气质量出现轻度污染,均处于“压线值”,并不太严重,但从现在起,应高度关注臭氧对我省空气质量的影响。
应重视污染联防联控
据省气象台专家分析,连日来,我省陆地风力较小,大气高层有逆温层压顶,因此污染物不容易扩散,这种天气被称为静稳天气。而海口、三亚等城市的局部扩散条件较差时,更容易形成空气污染。
从11日夜间起,已经有一股弱冷空气进入海南,全岛局部地区有小雨,降雨将改善空气质量。预计15日、16日,强冷空气袭击海南,在风力加大和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空气污染现状将得到改变。
但此次全省空气质量下降,反应了区域空气质量的高度关联性。海口市民韦先生认为,大陆空气质量已经完全能影响隔海相望的城市、岛屿,说明“同一个地球同一片天空”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保护人类生活、生存环境人人有责。
省内环保专家认为,空气质量区域性影响日益严重,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