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3万平方米,2011年69万平方米,2012年83万平方米,2013年1-10月约130万平方米,这是海南省海口市近年拆除违建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海口市违建存量达数百万平方米。
年年拆年年建,百姓不满干部挠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如何跳出怪圈?9月23日至2014年年底,海口市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将打违防违控违作为重中之重。此番动作能否真正破解难题,考验着海口市政府的执政智慧。
记者经过多方采访,深度解读该市处置违建新思路。海口市正在结合每栋违建的处置实践,力求摸索出行之有效长期防控的“治违方案”。
底•入库上图摸底子
海口“城市管理年”活动,选择了违建作为重头戏,起初不少干部都认为这事儿是烫手山芋。的确,年年打违,每次打完都反弹,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谁敢保证能彻底扭转局面?
“这个时候需要担当!”海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次违法建筑整治工作,成立了海口市城市管理年违法建筑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以下简称“违建综治指挥部”),由海口市委常委、副市长巴特尔任总指挥,全市国土、规划等30多个部门作为成员单位,成立了综合协调组、国土执法组、规划执法组、监督查处组、矛盾纠纷调处组、检查验收组,形成联动机制,切实从根本上打击违法建筑。
可是切入口在哪儿?
“先要解决情况不明、底子不清的问题。打仗连敌人在哪儿都不知道,跟谁打?”违建综治指挥部经过研究,在9月中旬启动了前所未有的违建“入库上图”工作:以政府信息平台为基础建立了数据库,将违建信息全部入库,叠加到地图上去。
经过了两轮彻底摸排,目前入库上图的数据已经达到90%以上,而且每一栋建筑都现场确认过。
此外,海口市还将近三年的卫片图和土地规划图进行了叠加,海口市国土局也已经完成了对全市650平方公里城区的航拍,这些工作取得的数据,也将进一步充实图库内容。
综合排查工作仍未结束。新一轮排查的对象是虽然手续合法,但擅自改变许可证规定,擅自改变使用性质的建筑。简单地说,就是“长粗长高”的房子。
待这些工作结束后,已经存在的违建都将“晒”在阳光下,打开图库,违建分布及具体情况一目了然!
那么如何掌握新产生的违建?海口市制订了考核规定,对打违进行绩效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评,与干部任用、责任追究相挂钩,如果有新增加的违建,一律严肃处理。“其次,区街居、区乡村三级的职责要跟上,管辖区域每天巡查发现马上报,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另外城管还有一套体系,也得天天巡街,没发现同样要追究责任。第三套体系是社会举报,万一城管队员和街区干部有私心,老百姓和媒体还可以举报。这样一来就能互相监督。”违建综治指挥部制订了严密的方案。
分•合理分类逐一处置
掌握了违建的底子只是第一步,如何各个击破?
根据文件,违法建筑类型包括:未申请或申请未获得批准,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建成的建筑;擅自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成的建筑;擅自改变了使用性质建成的建筑;擅自将临时建筑建设成为永久性的建筑。
但是,这种分类方式难以指导实际工作。
于是海口市重新给违建分了类。第一类是老百姓自建房。主要是在宅基地上建的,一般是单体楼,部分居住部分出租。第二类是一些小微企业,包括4S店、餐饮店、仓储物流、废品收购……第三类就是“种房子”,在规划信息披露后迅速盖房,等待拆迁补偿牟取暴利。
显然,利益诉求不同,影响程度不一,几类违建不能统统一拆了之。否则,只能引起不必要的对抗情绪,造成巨大资源浪费,带来失业等种种社会问题,同时还无法杜绝违建重现。这些已经被经验无数次地证明。
因此,又一项打违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艰苦工作开始了——分类处置。
《海口市违法建筑分类处置暂行办法》已经出台,还将有配套实施细则。但是如何统一标准又不失人性化,公正公开从而堵住空子,不能靠纸上谈兵。“分类处置办法管用不管用?不实践一点用都没有。每一个个体都会遇到具体问题,每一栋单体建筑情况都会很复杂。”
最简单的是全拆。海口市给违建拉了几道“高压线”: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的、占用基本农田的、占农用地建设非农设施的、非法侵占土地建设的、超期的临时建筑物、严重影响规划实施的,以及阻碍消防安全、存在建筑质量安全隐患、侵占河道水系、在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破坏生态环境的……一旦触犯这几条,坚决拆除。
其次是“局部拆除”,包括在原有建筑物上改建扩建、未按规划许可建设等情形。
最后是“暂缓拆除”,百姓自建房和一些小微企业属于这一类,而这些情况也最为复杂。违建综治指挥部研究发现,违建中很多小微企业是因市场需求产生的,也给群众提供了生活便利,解决了不少就业,同时还产生税收。这一部分市场有需要,因此政府要引导,给出路给活路。但是具体怎么操作?没做过。另外,老百姓的自建房,政府规定不能超过4层,超过的楼层要没收,没收之后是贴封条还是另作他用?如果要使用,经营收入怎么处理?万一出事怎么办?解决这些问题,全部也都得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目前,海口市已经开展了违建分类处置的试点,在一个区内找一个街道,一个街道再选一两个居委会,两级政府组成专门的指导班子,通过一栋一栋房子的处置,慢慢摸索慢慢消化吸收。
点•紧扼土地关键点
海口市在处置违建的过程中,一直都在探索拆除、管控、疏导的关系。这也是海口市多年打违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建立防违控违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违建产生。
要怎么做?关键是什么?
产生违建首先要有载体,载体是土地,建立长效防控机制的关键就是土地。
我国是二元土地所有制,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一旦划入主城区,理论上都应该是国有,原先的集体用地,必须通过征收变为国有土地后再使用。但是政府财政能力不足时,没法完全征收。理论上讲,这些集体用地老百姓可以盖房子盖工厂,但是政府不给盖,因为基础设施、配套都没法到位。
“另外一类,市场需求促生了很多小微企业,但是海口用地指标缺乏,落不到他们头上,他们就只能自己偷偷干了。这一部分最大特点就是游击队,拆了又冒出来,因为市场的需要任何人都挡不住。”违建综治指挥部经过摸排研究后,确认了违建最难处理的是百姓自建房和小微企业两类,这两类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疏导,“给土地找出路”,让土地尽其所用,消灭违法用地的空间。
今年10月,海口市新埠岛近10万平方米违建进行了强制拆除。这些违建中经营的都是门窗,红木家具、黄花梨家具加工,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违建综治指挥部分析认为,这些产业是市场有需要的,为了根治,不让他们打游击,必须要引导。美兰区做了研究,发现这个地区有两块企业用地,区里计划在此建设红木加工展示馆,把一部分成型的企业引导进来。由两个拥有土地的村庄各组一个股份制有限公司,委托经营。而且,海口市类似的情况为数不少,比如美兰大道等街道都面临这个问题。接下来,海口市将在试点中逐步摸索,在解决“一个点”的基础上,考虑“一条线”,将土地进行区域化全盘规划。
除了引导产业发展,老百姓的私宅报建也需要新思路。完全放开私宅报建,明显跟城市发展趋势不符,海口市在研究如何合理引导私宅建设,比如一户不能报,能不能十户二十户三十户联合建设,在政府规划引导下完善基础设施,变成合法的、符合城市发展的建筑物。
破•解放思想突破藩篱
给土地找出路,不能是拍脑袋决策,具体的地块适合发展什么,百姓支持拥护什么,这些情况坐在办公室里空想是难以符合实际的,只有一线的人员才掌握情况。
“这就暴露出了政府现有行政管理模式的缺陷。区里常常被动执行市一级下达的任务,主动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比较薄弱。”违建综治指挥部经过研究决定,在海口市几个区开展试点,激发区街两级,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内生动力,探索合法利用土地、合法获取利益的途径。
“这个改革有两个前提,第一是必须在规划引导下。因为城市有大规划,即使这个地区没有详规覆盖,大的方向还是有的,不能突破。第二是用途管制必须落实。法律规定对农村建设用地,包括企业留用地,不允许搞经营性房地产项目。”
改革肯定会有障碍。目前基层政府,包括农民在知识、能力、技能上尚存不足。股份公司怎么成立,将来怎么运行,如何决策,财务怎么公开,利益怎么分配,亏损怎么办?这些都要政府扶助。
立•推陈出新规划未来
“拆违的句号在什么地方,在哪里谢幕?人民政府不能天天带着一帮人去拆房子,而是要发展城市。”打违、防违、控违,只是海口市“城市管理年”活动的一部分,最终的目的,还是扩展用地空间,摸清家底,做好规划,为下一步海口城市有序发展打下基础。
确定一个城市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城市怎么去管理,如何为住在城市的居民提供服务?这是海口市委市政府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的两个前提。
目前,天津大学一批学者受海口市龙华区之邀,针对“欠发达的中心城区解决二元土地制度存在问题”“通过土地重组使用引导百姓发展经济”“高速城市化过程中保持自己的本土文化”等课题正在进行调研。其中,本土文化保持这个课题是一个全国性话题。海口市目前还保留有公期、军坡等独特的传统文化,有一部分也逐渐发展成了地方文化旅游的载体。但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把村组打散,把一个宗族的人打散之后,文化传承的载体就不存在了。能否找到中间路线尽可能保留区域性文化?这是海口市在城市管理中面对的考验。
这只是海口市相关配套的研究之一。
海口市从一个地级市的首府转变成为一个国际旅游岛的省会城市,仅仅经历了20多年,年轻的海口市,对于自己应该具有哪些功能,需要什么配套管理模式,其研究和思索不会停止……(纪惊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