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发展品牌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升农业竞争力
擦亮“琼”字牌 唱响富农经
■ 本报记者 况昌勋 彭青林
琼中绿橙——这一极具海南特色的品牌农产品,在网上掀起一场销售风暴,不到3天的时间,卖出了44吨,并且每斤价格高达12.5元,是市场价的2倍多。
11月25日—27日,我省开展聚划算汇聚海南活动之“海南厨房”网上农产品促销,标志着我省农产品正式触“电”,走向网上销售。短短3天里,琼中绿橙通过网络销售平台,开始从区域品牌农产品向全国品牌农产品转变。
近年来,我省将品牌农业作为农业转型升级的目标,生产、流通、销售……在品牌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一系列的探索正在启动。
海南特色农业的“升级版”
数据显示,2012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1082.1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408元,农业已成为海南重要的支柱产业。
但是,站在新的起点上,海南热带农产品既面临着东南亚国家同类热带水果的竞争,又面临着国内设施大棚瓜菜的竞争,其发展优势逐渐减弱。
“发展品牌农业,是提升海南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省农业厅厅长江华安表示,海南农业亟需从数量型向质量型、从资源消耗型向生态循环型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资源制约和农业效益提升的矛盾。而生态环境优良的海南,有着打造品牌农业的先天条件。
目前,我省开启了农业的第二次转型,从传统农业向品牌农业转变。全省涌现出文昌鸡、定安黑猪、白沙绿茶等一批省内外知名品牌,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海南省名牌农产品37个。
据测算,品牌农业已成为全省农民增收的主要部分。直接带动全省80%左右的农户发展生产,户均每年从中得到经营收入2.29万元,吸纳320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农民每年从中得到工资性收入300多亿元。
生产销售“双驱动”推进
“现在公司已经有50万只文昌鸡活鸡销往香港市场,今年公司熟鸡又出口新加坡。”海南(潭牛)文昌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吉英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品牌”功不可没。
透过品牌看“内功”,其实并不容易。于吉英说,从技术层面上,首先得益于海南历经10年创建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这块“大品牌”。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标准化养殖,并长期与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等院校合作。
“要有品牌,先有产品,只有好的产品才能支撑得起品牌。”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黄正恩说,我省正在着力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
据悉,目前全省现有农业地方标准196项,累计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3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67个,省级示范区16个;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703个,创建热作标准园143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面积分别为60万亩、12万亩和9092亩。
同时,我省也通过创新改革销售渠道,占领新兴高端市场。今年以来,我省在北京、沈阳、上海等地建立了海南品牌农产品直销配送中心。同时,启动了海南农产品网上销售,组织企业分批进驻淘宝网。今年12月12日,淘宝网“特色中国海南馆”将正式开馆。
“网络无边界,农产品电子销售,可以将海南的区域品牌农产品,推向全国,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品牌农产品。”浙江聚划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张剑峰说。
出台政策扶持品牌发展
日前,省农业厅组建了课题组,对我省品牌农业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显示,我省品牌农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在规模、质量、安全以及品牌意识、机制、支撑体系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无公害、绿色、有机的生态农产品是海南品牌农业的生命。”课题组形成的调研报告表示,但从种养环境来看,全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每年需投入10亿元以上,而实际年投入不足1亿元,而且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管、政策保障体系以及必要的组织化保障。
农产品品牌研发创新潜力不足,则让我省部分知名农业品牌只能“风光一时”。
目前,我省现有品牌农产品多以提供初级产品或半成品为主,科技含量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如海南胡椒产量占全国的97.7%,但多以提供颗粒为主,胡椒碱等深加工滞后。曾经风光一时的“椰风”、“恒泰”芒果等品牌平均寿命不足4年。
“我省多数农业经营者较为缺乏市场观念和品牌意识。”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说,全省注册农产品商标总量占全国不到一个百分点,在品牌营销方面,海南多数农业企业规模较小,宣传投入资金不到销售收入的10%,品牌运作缺乏长期系统的策划、宣传、管理工作。
近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农业发展的意见》,从8个方面,明确了品牌农业的创建方向、重点和举措。“这将有力推动我省品牌农业建设进入新阶段。” 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说。(本报海口11月30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