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年届九旬的老人,从17岁开始,她就跟随丈夫到香港居住。时隔七十多年,在香港已经儿孙满堂的她又回到海南——她说:“离家很久了,随着岁月的流淌,我越舍不得海南故土,舍不得这片青山绿水。”如今的她,终于如愿回到海南养老。10月12日,正值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南海网记者在海口某老年公寓见到这位老人,倾听她人生的故事。
70多年前跟丈夫赴香港结婚
说老人年老智力减弱,可今年九十岁的韩爱花老人却把七十多年前的事记得清清楚楚。
73年前,家住文昌大致坡的韩爱花是邻居眼中的好女孩,她不仅长相秀丽,皮肤白净,而且仪态也端庄怡人。
有女初长成的韩家引来多个媒婆。可是,经过一番“对照”以后,不管是她还是家人,都一同选择了一位在香港当船员的年轻老乡,“因为他老实可靠”。
见过面后,双方都感觉很“相意”(中意),征得长辈和韩爱花同意后,请左邻右舍到家里来吃个饭,“算做订婚”。然后,两人从海南去到香港。
这是韩爱花第一次出门,而且是出远门。当时去香港的交通工具主要的坐船,她说,当时坐上船以后,“心里很难受,舍不得啊”。幸亏旁边有一位“经常走南闯北的船员丈夫”。
香港生活70多年仍“乡音未改”
老人虽然久居香港,虽然那边一般都“讲粤语”,可如今的她依然是一口地道的文昌话。
老人说,去到香港之后不久,她就跟丈夫举办了婚礼,“婚礼上来得最多的人除了丈夫公司的员工,就是海南老乡”。英俊倜傥的丈夫,以及满堂乡音的婚礼,那一刻曾让老人迷失————“自己此时是否还在文昌老家”?
婚后的日子过得很平淡,丈夫常常“出海”,一去就要好几天。况且那时两口子并不富裕,为了补贴家用,韩爱花常常到外面去打零工。
跟普通的夫妻一样,老人过上了平平常常的百姓生涯。个孩子出世以后,因为丈夫常常“出海”,韩爱花只能一个人拉扯孩子。“辛苦是辛苦,但心里不感觉苦,因为阿公很疼我。”——老人习惯把丈夫叫“阿公”。
生活辛苦不感觉苦,因为有“阿公”疼爱,最让老人苦的是“常常想念老家海南,想念文昌”。
老人说,她当时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到鱼市去买鱼,不是那边的鱼比海南的好,“主要是在那个地方常常遇到海南老乡,常常听到海南的乡音”。
因为想听一听乡音,七十多年来,离家不远的香港鱼市一直阿婆的“最爱”,所以一直到离港前,她这个习惯依然坚持着。
70年的爱情和乡土同在
10月12日,海口椰岛老人公寓里,护理人员向南海网记者介绍,如今的阿婆随着岁数的增大,记忆力也已经衰退了许多。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许多平常的事情老人已经记不起来了。然而,一说到丈夫以及文昌老家,老人的记忆就感觉很“超常”。
老人介绍,老家现在还有两间老房子及三间新房子,新房子是前几年丈夫在世的时候盖的;老家房子的前后庭院还有许多黄皮树和杨桃树,这些树木常常把绿色缠满庭院。
老人介绍,前几年,因为两个孩子已经成家了,她和“阿公突然感觉心里空荡荡的”,后来发现“都一样想老家了”,于是他们决定海南来、回到文昌老家养老。她说,虽然当时两个孩子都非常不放心,但她和“阿公”都很坚持,儿子儿媳只能含泪送他们回来。
这段日子应该是老人一生中最为美好的回忆,两位老人在老家的庭院里再现多年前的卿卿我我,到如今阿婆心里说起来依然笑容满面。可是,“阿公”却先去世了,问及什么时候去世,老人黯然说“记不住了”。
可是,说到跟“阿公”结婚时候的事情,阿婆却记住许多细节,如结婚的日子是5月12日、结婚的地方是香港六国酒店等。记者发现,关于爱情和家乡,老人的记忆力不仅没有衰退,而且显得相当“超常”。
回海南后就不想离开故土了
据护理人员介绍,几个月前,因为老人在文昌老家没人照顾,儿子就把她送到这里来。几个月来,老人生活得很平静,“阿婆很有礼貌,不管做什么说什么,都是笑眯眯的”。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老人除了说到阿公去世时神色有点黯然外,其他时间都是一副笑眯眯的面容。
据护理人员介绍,前段时间,因为老人的签证过期,香港方面也通知老人补办,可老人却拒绝去办理。老人说:“人老了,就是想家,想家里的草木,想家里庭院前后的那片常年葱葱绿绿的树木。”
老人跟记者说,如今孙子都已经长大了,儿子儿媳妇也很孝顺,前段时间全家大小才从香港回来看望她。如今大儿子已经在这里陪护她三个多月了。她说:“孩子们都很好,很孝顺,都希望我回到香港以便好好照顾我,可是我不想再次离开这里了,因为我离家太久,我太想念这片绿色葱茏的乡土了。”老人感慨地说,如今海南的发展也很快,生活很方便,而且每天都呼吸着熟悉而清新的乡土气味,心里很安静,感觉“很安逸,因为这里很适合居住”。
令人惊讶的是,一口地道文昌话的阿婆在跟记者道别的时候,竟然蹦出一句“goodbye”。老人的这种活泼令记者及护理人员都感到忍俊不禁。(南海网记者孙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