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旅游|广告服务|惠购|公益

|注册

新浪海南> 资讯 >海南资讯>正文

海南疍家美食:水上人家伴海酿鲜

A-A+2013年8月6日08:23南海网评论

罐中发酵的虾酱。 海南日报记者 武 威 摄罐中发酵的虾酱。 海南日报记者 武 威 摄
发酵好的虾酱被装瓶储存。 海南日报记者 武 威 摄发酵好的虾酱被装瓶储存。 海南日报记者 武 威 摄
渔民将鱼切成扇形,晒成鱼干。海南日报记者武威 摄渔民将鱼切成扇形,晒成鱼干。海南日报记者武威 摄
虾酱炒地瓜叶。 海南日报记者 武 威 摄虾酱炒地瓜叶。 海南日报记者 武 威 摄

  1900年前后,以舟为室的疍家人(现改称水上人家)越海而来,被这一片富饶的海岸吸引住了,在此繁衍生息。

  在岁月的变迁中,疍民在与当地人相互融合的同时,保留下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烙印,形成了独特的水上人家饮食文化。

  疍家人伴渔而生,饮食主要以鱼虾等海鲜为主。鱼虾食用方法较多,最为特别是酿造鱼露、鱼虾酱、鱼虾糟等发酵制品,这些食物陪伴着疍家人的成长记忆。

  位于海南北部的文昌铺前镇,海岸线长38公里,拥有铺前港、新埠港、歌村湾、林梧港和木兰湾等五个天然港湾,却因为海域里的物产名扬一方。碧波之下,铺前镇沿海生存着扁马鲛、新埠虾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海产。

  “疍家人伴渔而生,饮食主要以鱼虾等海鲜为主。鱼虾食用方法较多,最为特别的是酿造鱼露、鱼虾酱、鱼虾糟等发酵制品,这些食物陪伴我们老一辈疍家人成长。在没有冰箱、防腐剂的年代,鱼虾保存方法的创新都是疍家祖辈智慧的结晶。”文昌市铺前渔歌手、铺前镇铺渔村村民杨爱香说。

  水上人家无腥不成饭

  夕阳西下,铺前港在余晖照耀下泛着金色的光芒,映着海面上连成一片的浅海网箱养殖的渔排,汇成当地渔民生活的特殊风景。

  渔民们不少是铺渔村村民,这是一个在琼北出名的渔村。村民是越海而来的疍民,疍家人是汉族的一种,是以船为家的水上族群,依靠一叶扁舟,隐身于汪洋大海。

  文昌市铺前镇铺渔村村民杨爱香今年74岁,疍家后人,父辈世代是渔民,夫家亦是渔家人。午饭时间,杨爱香夫妻俩正准备吃饭,当天饭菜是口味清淡的家常菜,一份水煮南瓜苗、一份排骨汤及米饭。唯一一份重口味的食物是肉菜旁边一份褐色酱料,外观并不讨喜。凑近一闻:一阵咸腥味扑鼻而来,不禁让人眉头一皱。

  “这是鱼酱,我自己腌制的,很不错。隔壁邻居都说好,还拿了些回去。”杨爱香笑着说。有句俗语说:“疍家酒席全是鱼,疍家无腥不成饭”。由于天气等原因,渔家人做不到天天吃鱼虾等海鲜,但是每天得有点海鲜的腥味送饭。

  话毕,她从庭院中拎来一瓶鱼酱,这份去年腌制的鱼酱已食用过半。她每年都会腌一瓶鱼、虾酱做调料,当醮料或是炒菜调味用,鱼、虾酱满足了水上人家特有的饮食口味要求。

  “村里年轻人吃鱼、虾酱的人不多了,但是老一辈人仍喜欢在自家庭院中腌制一埕,他们会与亲朋好友分享。当嘴馋时,勺出一小份解馋,毕竟这是上一辈疍家人的集体回忆。”杨爱香说。

  “来,来……试一下,很不错的!”杨爱香边说边拉着来人试吃自己腌制的鱼酱。盛情难却,客人们夹起一些南瓜苗去蘸鱼酱。南瓜苗入口,鱼的腥味瞬间布满口腔,仔细体味会发现一丝丝甜味。虽然鱼酱已腌制一段时间,仍能吃出鱼的鲜味,绝!

  杨爱香说,好的鱼酱会让人深深记住它的味道,在事隔多年的某个时刻想起这份味道,甚至会迫不及待想吃到它。

  其实,铺前水上人家早年酿造的鱼虾发酵制品中,不仅仅是鱼酱这一味美食,还有鱼露、鱼虾糟、虾酱等。

  研究疍家民俗文化的海南省文昌市文化馆专家、中国民间文艺家郑心联介绍,疍家人很注意使用当地特色海产,如酿造最有名的铺前虾酱没有选用常见的大沙虾,而是新埠港特产的微虾(海南土话),微虾酿造的虾酱味道更香甜,1980年代时曾出口香港、新马泰等地方,应用最广、特色最浓、流传最久的当属铺前新埠虾酱。

保存|打印|关闭

微博爆调查

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视频|旅游|读图|专题|站点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