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旅游|广告服务|惠购|公益

|注册

新浪海南> 资讯 >海南资讯>正文

海口医院滞留病人占用资源 “拷问”扶弱机制

A-A+2013年8月6日07:49人民网海南视窗评论

遭遇不幸后在医院陷入无奈等待的人,为海口市并不宽裕的医疗资源增加沉重的负担遭遇不幸后在医院陷入无奈等待的人,为海口市并不宽裕的医疗资源增加沉重的负担
遭遇不幸后在医院陷入无奈等待的人,为海口市并不宽裕的医疗资源增加沉重的负担遭遇不幸后在医院陷入无奈等待的人,为海口市并不宽裕的医疗资源增加沉重的负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亲人团圆是中国传统意义中所有美好的前提,但在海口的各大医院里,却有一群长期滞留病房、不能与家人团聚的人。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因意外受伤入院,经治疗后病情已经稳定,不再有治疗价值,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不能或不愿出院,占用着有限的医疗资源,形成巨大的资金亏损,使更多急需医疗救助的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救治。海口市政协委员、市人民医院院长白志明认为,海口应积极探索社会救助体系,结合司法工作下基层,为因身体致残无法实现生活自理的人构筑合适的生存环境,争取适当的权益,形成多效并济的社会扶弱机制。

  等待赔偿 在医院一住七年

  吉强(化名)位于琼中老家的房屋如今早已无人居住。2006年,吉强骑着摩托车与当地某职能单位的公务车迎面相撞,头、胸、腹部及四肢多处开放性骨折,当即昏迷不省人事。送到琼中县人民医院时,已经休克的吉强并发急性肾衰竭,肺部和泌尿系统出现感染。因为情况危急,县医院决定将吉强送往海口市人民医院抢救,经过多次手术,吉强终于留下了一条命,但由于颈椎受损,他成了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只能终身躺在床上。

  “我这么活着太没意思,无非是想讨个公道。”每说一句话,吉强的上半身都会夸张的抽动,声音里夹杂着空旷的杂音。车祸后,吉强的妻子带着小女儿离开了他。13岁的大女儿用力按着父亲喉头处的一方白纱布,为了防止气管堵塞,那里已经开了两次刀。说到激动处,鼻涕流了出来,他招呼女儿为他轻轻擦掉。

  虽然在病床上躺了7年,依然可以看出43岁的吉强原本是个身材高大的健壮男人,但由于长期卧床,现在的他四肢和身体肌肉已经出现明显的萎缩,肚子高高的鼓起,床边挂着装了一半的导尿袋,床头接着吸痰器。吉强的女儿说,7年来,父亲的饮食起居全靠护士和两个姑姑照料,每天要吸3次痰,擦一遍澡,不论白天晚上,每两小时翻一次身,隔几天还要清洗尿道,而父亲自肩膀以下完全不能动弹,别说生活自理了,连一杯水也端不了。

  对于医院来说,债台高筑的吉强很棘手。其实以他现在的状况已经没有治愈的可能性,完全可以在家里进行护理,但长期的维持治疗已经花费了极大的成本,肇事单位前期支付的100余万元早已用完,每天的住院费用仍在累积,医院成为了吉强一家等待赔偿的“根据地”。至于今后怎么办,病床上的吉强也很迷惘,他的妹妹告诉记者,目前关于赔偿的纠纷已经进入司法程序,只等吉强的伤情鉴定出来,就可以打官司了。如果索赔成功,可能会将哥哥接回家照料,毕竟如今的吉强离不开人护理,如果不成功呢?没人知道会怎么样。

  无家可归 除了医院不知去哪

  和吉强病龄相近的还有74岁的“植物人”黎玉娥,7年前,突发脑出血的她被送往医院时已昏迷不醒,几经抢救后被判定为“植物生存”。最初的几年,由于老伴还在,子女也常常来探望,但自老伴去世后,黎玉娥的生死便完全由一名姓王的护工打理,医院曾多次与其子女沟通,希望能将黎阿婆接回家中照料,均被对方拒绝。

  也许是听到有人来探望,黎阿婆睁着浑浊的眼睛哼哼哈哈的叫嚷起来。小王说,她很少这样,最近也不知道是怎么了。由于要同时照料3个昏迷的病人,小王也不能随时守在黎阿婆身边,但她每天仍会准时把一些粗粮煮成糊状,用管子喂到老人胃里,也不忘每两个小时给老人喂水,翻身、拍背。

  7年里,护工小王就像照顾自家老人一样,配合护士给黎阿婆端屎倒尿,有时老人大便不通,她也毫不犹豫的用手帮忙通便,清洗尿道和膀胱。“阿婆离不了人照料,所以她家人宁愿她留在医院吧!”小王说,在神经外科,有10多名这样长期滞留的半昏迷病人,他们中有的人从被送到医院就没见过家属来,现在就算是病情稳定了,要把他们送走,去哪儿呢?

  作为医院的“常住人口”之一,39岁的重庆忠县农民工刘飞也不知道自己能去哪里。去年3月,他凌晨在高速公路上行走时被疾驶的货车碾断双腿。送到医院后,由于伤口损伤严重,他总共接受了3次清创手术。由于双腿自大腿中部被切断,刘飞目前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家乡的亲人不愿再和他联系,身无分文的刘飞不知道自己能去哪里。

  前不久,他经热心人帮忙,辗转联系到免费的法律援助顾问,想要通过车祸索赔来解决自己今后的生存问题,无奈肇事方拿不出足够的钱,双方只好继续僵持下去,而刘飞也选择滞留医院等待着未知的结果。

  占用医疗资源 影响质量与安全

  等待毕竟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没人能知道等待的时间和结果。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些遭遇了不幸后陷入无奈等待的人,给我市并不宽裕的医疗资源增加了沉重的负担。记者从海口多家三甲医院了解到,这样的“常住户”并不少见,他们身体已达到出院状态,但尚需后续康复治疗和专业护理,因各种原因滞留和“被滞留”医院的人群既大量挤占现有的医院床位,又消耗着本已不足的公共医疗资源。

  白志明告诉记者,仅市医院目前的滞留病人就有30人左右,其中70%以上是因车祸入院。他们分布在医院多个科室,长期占用床位和医护资源,使一些病情紧急,尚有治愈希望的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以该院骨科为例,111个床位常年处于满员状态,实施三好一满意护理后,41个护士的职责更多了,人手紧缺。一些患者不得不留下联系方式,回家等待医院腾出空床后通知入院。而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特例,已经明显影响到了医疗质量和安全。

  海口缺乏兼具医护功能的福利性康复机构

  说到底,这些滞留医院的人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他们的身体存在残缺,丧失或部分丧失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已经没有继续接受治疗的必要性,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需要康复治疗,一部分人仅仅需要日常护理。所谓“杀鸡用牛刀”,医院在此时实际上仅充当了福利机构的角色。

  那么,这部分人到底该往何处容身呢?记者了解到,我市乃至我省目前尚无专门的综合性康复医疗机构。按照相关规定,福利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供养的孤残弃婴幼儿童及“三无”“失独家庭”等老人,同时,对有需求的特殊困难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福利性质的社会养老服务。养老院的硬件设施有限,医疗能力缺失,无法做到诸如吸痰、打消炎针这类简单的医疗护理。而一些新兴的疗养院与老年公寓则费用太高,动辄三四千甚至上万的费用将大多数人拒之门外。

  “海口急需一家集医疗、康复、护理于一体的福利性收容机构。”市福利院院长唐凤英目前正在思考这一方案的可行性。据了解,经国家发改委审批,国家康复医院将在2014年建成,针对达不到住院水平,又需要特殊护理的人提供专业医疗服务。而海口完全有条件借助这种的模式,设立立足本地的相关机构,解决住院病患的分流问题。

  亟待形成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

  作为救死扶伤的机构,医院不能拒绝接收急诊病人,也不能强制驱逐患者。那么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医院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海南阳光岛律师事务所陈剑律师坦言,就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而言,这的确是个漏洞。以交通事故为例,目前对急危重急的伤员有“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但这仅限于事故后前3天的抢救费用,后续治疗的缺口还是要呼吁成立社会性的医疗救助基金以维持医疗机构的运转。

  “要解决病人滞留问题,首先要畅通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海口市政协委员、市卫生局副局长周干表示,为了方便群众看病,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医疗改革。落实双向转诊机制和强化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目的,就是分流三甲医院的就医压力,让一些小病在家门口得以治疗,让患者可在家里得到护理。但目前,一些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条件还有所欠缺,加上患者的不配合,使得双向转诊执行不畅。但让基层医疗机构担负起医护职责是必然趋势,也将进一步推进。

  长期致力于社会学研究的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公共教育部副教授吴彩棉认为,滞留病人的问题归根到底还应问责于社会扶弱机制。她表示,我国目前的社会慈善行为总有些“一窝蜂”的嫌疑,各界总是吆喝着争相救助某个困难人士,其实到头来解决的只是一家的问题,没有触及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而爱心人士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无止境地救助到每一个有困难的人。

  吴彩棉表示,滞留病人的问题折射出的不仅是相关法律的欠缺,还有对社会福利制度的拷问。政府应该思考建立更多福利性的援助机构,制定长效的援助机制,让法律切实维护到公民和社会机构的权益,形成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才是解决一切弱势群众和群体矛盾的长远之道。

保存|打印|关闭

微博爆调查

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视频|旅游|读图|专题|站点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