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旅游|广告服务|惠购|公益

|注册

新浪海南> 资讯 >海南资讯>正文

海南库区移民超10万 人多地少扶贫需先“扶智”

A-A+2013年8月6日07:40海南日报评论

  全省大中型库区移民超10万人,搬迁安置后,如何改变生存和发展方式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离开库区,他们过得还好吗

  本报记者杨勇 特约记者高智

  “报白村”!从环岛高速公路西线下来向东,在刚驶过大田坡鹿保护区不远,314省道旁的一块大石上镌刻着三个大字。

  “这块村牌,可能保不住了。”7月30日,站在村口,东方市大田镇报白村党支部书记符锦荣说,当初因为兴建大广坝,他们从库区的“祖宗地”迁出来的时候,占用的是邻村新宁坡的土地。由于历史问题没有处理好,现在这块村牌矗立的土地,还是一块“争议地”。“土地,对库区移民来说尤为珍贵。”符锦荣说,这块土地也是如此。

  报白村是大广坝水利水电工程库区移民村庄之一。为了解决库区移民的安置问题,2009年12月19日,报白村危房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拉开了全省库区移民危房改造的序幕。

  库区移民现在生活得怎么样?近日,记者走进库区移民村庄了解到,危房改造已解决了他们的住房问题。而居有所安后,村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另谋生计、如何脱贫、如何发展……

  一 搬迁后住上政府盖的砖瓦房

  搬出来后,按照每人7.5平方米的标准,库区移民住上了政府为他们盖起来的平顶砖瓦房。

  “那时老百姓高兴啊,新房比他们住的茅草房要好多了。”7月31日上午,拿着昔日拍下的一张张照片,东方市移民办科员王定海说,他几乎见证了东方市大广坝库区每一个移民村庄的搬迁。

  在他的相册里,扉页是两张相片拼接在一起的东方市第一个搬迁村庄——冲南村新村的全景图,拍摄于1989年。

  大广坝库区9年2万多人搬迁

  1970年出生的符锦荣,见证了自己村庄的变迁。

  “1993年6月,我抱着一岁多的儿子,和村里300多户村民一起,从原广坝乡迁居到30公里外的大田镇。”符锦荣说,搬迁的时候,很多老人都哭了,他们不想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那里有几代人亲手开发的上千亩良田。但是他们知道,他们不能不走。

  昌化江大广坝灌区的旱季往往从当年11月持续到次年4月,降水量仅为年总量的一成多。由于缺水,大广坝周边东方、昌江和乐东三市县141万亩土地,实际灌溉面积不到22万亩,几十万农民只能望天吃饭。

  消除干旱,就是消除海南西部地区的贫困——这是海南决策者与老百姓的一致共识。在昌化江中下游的大田镇戈枕地区兴建大广坝水利水电工程,成为必然的选择。

  1989年9月,大广坝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一期工程立项。1990年6月正式开工。2013年1月18日,投资13.5亿元,大广坝二期(灌区)工程主体完工并通水投入使用。

  从1990年至1999年,大广坝周边5000多户、2万多人经历了与报白村人同样的变迁,纷纷迁离故土,在新的安置地点建起新的家园。东方市3个乡镇的21个自然村、乐东1个乡镇的10个自然村整村搬迁。这其中,东方市搬迁户数和人口最多,占整个搬迁户和人口的50%以上。

  2006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出台,对目录中所列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给予每人每年600元的直接补贴。截至2006年6月,全省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总人口达13万人,安置在全省18个市县、116个乡镇、1706个村庄。此外,全省还有小型水库移民安置人口3.2万人,有大中型水库建设连带影响的人口达23.3万人。

  省水务厅水库移民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省库区移民中整村搬迁的,主要集中在东方和乐东,他们的生存现状最具典型意义。

  在调查中,很多干部群众认为,数以万计的大广坝库区移民,为海南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无安居之忧一心一意谋生计

  2007年,37岁的符锦荣当选报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村民贫困,是当时符锦荣与众多库区移民村庄村干部面临的共同问题。但所住的房子大多成了危房,更是他们要解决的头等民生大事。

  为了让群众住上“安心房”,符锦荣四处奔走,将村里的情况写成书面材料,向政府有关部门和媒体反映。2009年底,报白村的问题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10年10月,报白村333户、1500多名村民全部迁入新居。新居人均住房面积13平方米,是当年安置房的近2倍。村里还有卫生室、文化室、篮球场,水泥村道通到每家门前。

  在符锦荣家的二层小楼里,记者看到,一楼客厅墙上挂着他和各级领导的珍贵合影。“这些照片是报白村历史的见证。”他说,正是因为有了党和政府的关心,才有了报白村村民今天的幸福生活。

  幸福不止报白村人。从2010年开始,一场以报白村为开篇的全省库区移民危房改造行动启动。统计数字显示,我省需改造的约1.99万户库区移民危房中,截至今年6月,已开工建设约1.87万户,竣工约1.58万户,累计投入资金16.4亿元。

  从东方到乐东,今天的移民新村小楼洋气、村容村貌整洁、户户硬路相通、家家改水改厕、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脱贫致富——成为已无安居之忧的库区移民的最大愿望。

  二 人多地少,发展遭遇“瓶颈”

  说起村庄的变化,乐东抱由镇南美村委会副主任符林青和党支部委员卢军平都说“变化大”。但最让人头疼的是,“现在人口多、土地少,发展条件差”。

  “落后不可怕,因为我们在努力,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前行的路在哪里。”符林青的一席话,道出了不少库区移民村庄村干部和群众的心声。

  人均水田面积仅约0.5亩

  7月26日,从乐东县城向东方市江边乡方向行驶,一路上可见小楼林立的村庄。同行的乐东移民办工作人员麦武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大广坝库区移民村。

  驱车16公里后,一个规模更大的新村出现在路边不远处的山地上。房屋布局错落有致,村庄上空炊烟袅袅。从路边下了一个陡坡,就进了南美村。

  符林青和卢军平在村委会办公室接待了记者。

  “补贴”还不是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因为“靠补贴最多解决温饱,不能发家致富”。指着办公楼和公路间夹着的一块一眼就能看尽的水田,符林青苦笑着说,全村就这点水田,人均面积不足0.5亩,“种什么都发不了财。”

  “土地少得可怜,人口越来越多,人均面积也就越来越少。”东方市扶贫办主任符方敏对于库区移民村庄脱贫工作感到头痛。1980年代末,动员搬迁时,原则上每名移民一亩水田、一亩旱地的目标,在1990年代由于征地原因最终没能实现。目前库区移民人均水田面积在0.5亩左右,由于土地匮乏,发展生产受到严重制约。

  享受补贴人员只减不增

  南美村是1993年搬到现居住地的。目前村里有2028人,其中1723人享受中央直补金。

  享受补贴人员只减不增。对此,卢军平解释说:“享受补贴的移民都是2006年6月30日前出生的,此后新生人口就不再享受这一政策。”他的女儿,就是2007年才出生的。

  记者在省财政厅下发的“2013年第一季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拨付表”上看到,目前我省核定扶持人数共有10.09万人,其中东方2.11万人、儋州1.72万人、乐东1.49万人,分列全省前三位。这一数字,与2010年第一季度拨付表上的数字相比,人数减少了1401人。

  3年时间,全省核定扶持人数减少1000多人,但新出生人口肯定是增加的,增加了多少,有关部门有必要做出统计。

  大多库区移民村是贫困村

 [1] [2] [下一页]

保存|打印|关闭

微博爆调查

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视频|旅游|读图|专题|站点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