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槟榔种植到槟榔加工,他们实现了一次新的跨越!
四面环山,盘山而上,是一排又一排的槟榔树。山谷中间,一个个槟榔加工厂拔地而起。
15日下午4时多,在海南省万宁市长丰镇黄山村,由青山槟榔合作社5名会员合股建设的一家槟榔加工厂正在加紧施工。厂房里,电焊火花四溅,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的工厂10天后就能投产啦!”眼看着厂房建设进入收尾阶段,股东之一、黄山村村民黄国荣满脸兴奋。
“你看,这就是我们购买的16部槟榔烘干机,以后都靠它们啦!”几排看上去像集装箱模样的槟榔烘干机静静地排列在厂房中,等待着不久后的开工。
工厂投产后,这些烘干机每3天能够完成一批槟榔的烘干,一次能够达到10万斤。“我们这个工厂对槟榔的需求量很大。”黄国荣说,虽然他们5个股东每人都种有1万株以上的槟榔,但这些根本“喂不饱”这16部槟榔烘干机,还需要向其他农户收购槟榔。
从农民到股东,从种植户到加工户,黄国荣们的跨越,是市场推动的结果,也是政府扶持的结果。
今年3月工厂上马之初,股东们就算了一笔账:按照去年的行情,每斤青果只能卖到3.5元的价格,而如果将4.2斤青果加工成1斤白干果后,价格则高达25元/斤。算下来,加工后的青果1斤能增值2元多。
种植槟榔多年,使黄国荣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也积累了一定的行业知识。去年,黄国荣参加了政府的培训,看好槟榔加工的前景,便和另外4名种植户一起开办了这家工厂。“政府对我们开办工厂很支持,这些烘干机一台8万元,政府每台就扶持4万元。”黄国荣说。
“我们万宁的槟榔产业局全国独此一家!”黄国荣颇为自豪地说。而让黄国荣们自豪的“第一”不止一个。在发展槟榔产业上,2012年,万宁还实现了另外四个“第一”———成立中国第一个槟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中国第一个槟榔电子交易市场、开发中国第一个基于二维码技术的槟榔质量可追溯系统、发布中国第一套槟榔产品系列标准。此外,万宁还举办一年一度的槟榔文化节暨槟榔产业发展论坛,引来国内外专家和相关大企业聚集万宁,共商槟榔发展大计,促进万宁槟榔销售和产业发展。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新型加工企业陆续上马。在长丰镇马坡村,另一个已经投产的工厂里,8台黑果烘干设备正努力奋战,发出低沉的轰鸣声。这家属于北纬十八产销合作社的槟榔加工厂是万宁市首个环保加工黑果的试点,在投产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已经输出了将近6万斤的黑果。在这个厂房的另一侧,30个白果烘干机已经安装完毕,将于9月正式投产。这意味着这个工厂将需要更多的青果货源,同时将吸收周边更多的农民就业。
“现在我们的青果货源主要来自周边的农户以及东兴农场、龙滚镇等地。”工厂负责人李海青告诉记者,如今已经有上千户农民为工厂供货。
“这两天都在加班加点赶活。昨晚有一批黑果刚出炉,我们挑果、装果,加班加到凌晨3时。”黄菊梅是附近石塘村的村民,对自己在工厂的这份工作十分满意,“虽然辛苦些,但是每个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还包吃包住,比以前种田强。”
万宁,中国的槟榔之乡,而长丰镇则是这槟榔之乡的槟榔种植和加工重地。行走于长丰镇,一路上槟榔收购点和加工点不断。在这里,很多村子都盖起了一栋又一栋的“槟榔楼”,有些村甚至有了小集市的规模和气派!而随着槟榔新型加工业的铺开,槟榔之乡将会迎来又一年槟榔红!(记者李科洲 符王润 特约记者陈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