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电子银行“家族”也不断发展壮大。
近年来,除了“大家长”网上银行外,手机银行、Pad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新型业态、创新业务层出不穷,目前,上市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普遍超过70%。
其中,依托移动终端的“指尖”金融发展尤为迅猛。各银行手机银行的用户数量、交易规模、活跃度的增幅和增速远大于其它业务。
在业内人士看来,因为要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习惯和需求,依托互联网金融的特性,与之关联最为紧密电子银行业务必然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其本质始终在于提供更优质的银行服务。
服务不间断
电子银行的突飞猛进与移动终端的发展不无关系。现在,无论何时何地,由网上银行、手机银行、iPad银行、微信银行等成员组成的电子银行“家族”都可以不间断地为人们提供银行服务。
中国互联网中心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末,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快速扩大,达到4.2亿人,超过台式电脑成为上网第一终端。
得益于智能手机、3G网络和云计算等业态的发展,移动金融、手机支付在近两年里迅速崛起。而对市场反应敏锐的银行业也顺应趋势,纷纷开始在该领域跑马圈地,抢占市场。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工行、招行、浦发、民生、宁波等50余家银行推出了手机银行客户端。其中,有的银行还针对不同的手机系统推出了多个版本,以招行为例,就有包括iPhone版、Android版、JAVA版等5个版本。
从今年银行的半年报来看,各银行手机银行的用户数量、交易规模、活跃度均较2012年有大幅提升。从有披露手机银行业务的9家银行半年报来看,手机银行累计用户数量已超过3.4亿。
以招行为例,截至2013年6月30日,其手机银行累计交易金额达4,208.00亿,同比增长228.49%。手机支付累计交易金额为127.19亿元,同比增长248.85%。其中,手机银行及手机支付累计交易笔数及交易金额均已超过2012年全年水平。
此外,继手机银行、iPad银行后,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新业态也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
今年下半年以来,招行、工行、交行、中信、光大等均开通了微信银行服务平台。除了提供包括业务咨询、自助查询、转账汇款、预约办理等银行服务外,不少银行还试图结合微信的特点推出特色服务,例如二维码支付、“摇一摇”付款等。
“近五亿的微信用户,有需求、有市场,微信银行便应运而生了。”招行零售银行部人士认为,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环境下,电子银行肯定还会衍生出更多的新型业态和创新业务,其本质始终在于提供更优质的银行服务。
再造新优势
如果说以前电子银行还只是物理网点的补充,那么如今,它俨然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左膀右臂”。而长期来看,电子银行的发展更将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关键一环。
从2013年银行中期业绩报告来看,16家上市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目前,这些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普遍超过70%。其中,招商银行替代率保持行业第一,电子银行替代率为91.85%。
与此同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位于第二梯队,除光大银行,均达到70%以上。而四大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也并不明显。
从有披露电子银行业务收入的三家银行来看,其增幅都远超其它传统业务。据半年报显示,中信银行网络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17%,而农行、建行在上半年已完成去年全年电子银行业务收入的60%。
事实上,推动电子银行发展的最大优势不仅在于给银行带来了“增量”业务,更减少了运营成本。
以招行为例,截至2013年6月末,电子银行非现金业务替代率为91.85%,其中,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替代率88.23%,相当于节省817个网点和6058个柜员,较去年增加96个网点和723个柜员,每年可节省大量运营成本。
而长期来看,电子银行的发展势头更不容小觑。
以招行为例,其网银专业版从1000亿到10000亿经历了6年的发展时间,而手机银行预计仅需2年左右的时间。目前,招行手机银行每月登录量已经达到了网银专业版的75%,预计到2013年底的交易量将达到10000亿。
上述招行零售银行部人士表示,因为抓住互联网革命带来的机遇,网上银行曾带动了招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大发展;而如今,只有敏锐洞悉互联网金融的方向,适时推出手机银行、iPad银行、微信银行等新业态才能再树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