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首届海口国际青年实验艺术节落下帷幕。18天里的精彩纷呈,艺术节一手牵引国际国内一流艺术精品,一手连通椰城百姓,通过在别具一格的空间里,积极开拓不同的表演场地和开阔观众的观赏经验,丰富了本地的文化生活,吸引了游客到访,凸显了海口的活力与开放。
艺术“跨界混搭”更有趣
作为2013年仲夏文艺季重点推出的国际板块,首届海口国际青年实验艺术节以多种艺术形式满足观众的需要。期间,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团体、过百位艺术家来到海口,奉献了24场风格迥异的艺术表演。
单纯的多数量、多种类并不是艺术节追求的目的,如何让海口这座滨海城市更具灵性与魅力才是艺术节思考的中心。据介绍,艺术节以“创造·求知·启迪·交流”为主题,为观众带来了极具感官刺激和富含探索精神的表演:一出以音乐与传统琼剧相结合的德国实验琼剧《浮士德》,一台将肢体活动与音乐驱动高度结合的舞蹈《此时》,一场采用环绕剧场形式表演的音乐作品,一个强调互动性与实验性的艺术展览……如此的“跨界混搭”让艺术更有趣,也让艺术呈现出的姿态更有开放性。
海口市文体局艺术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海口市民而言,这不仅是一次赏心悦目观看演出的季节,更是一次以全新角度审视并重构城市文化的机会。
市民免费享受更滋润
一幕幕活力激荡的演出,一幅幅多元化交融的场景……对海口市民而言,这是一次没有门槛的艺术节。艺术节期间,主会场中山路骑楼老街的演出全部不收门票,在市人大会堂的每场演出通过微信等平台送出500张门票,免费把世界一流演出带到市民身边。
连日的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在演出现场,既可以看到盛装出席、气质儒雅的男男女女,也可以看到牵儿带女的妇女、脚步蹒跚的阿公阿婆。“这是一个特别的艺术节,给了我们特别的体验,期待能够每个月、每天都能够像国际艺术节这样享受艺术的润泽,过足艺术的‘瘾头’。”一位普通市民如此告诉记者。
艺术节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艺术从本身而言,应该是没有阶层的,从来就没有一个界限把艺术分为殿堂和街头,分为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管是怎样的节目,不管是什么样的观众,对每场演出而言,掌声是一样的。就掌声而言,没有小众和大众的区别,有的只是观众,这一点,在海口国际青年实验艺术节得到了很好的解读。
老街
文化碰撞更风情
7日晚,北海女孩陈小姐感受了一把夜幕下老街的别样风情———街面干净整洁,游人或在表演中踯躅流连,或在酒吧里悱恻缠绵。“面对这样的老街,突然有种流泪的冲动。”陈小姐说。
据介绍,将百年老街与先锋艺术相结合是艺术节一个大胆创意,期间,音乐、影像、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在中山路的舞台上、老屋里纷繁登场,老街上的居民们平静地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
市文体局局长徐涛说,把大多数的演出置于骑楼老街,没有了剧场舞台的隔阂,表演者和观众浑然一体,艺术真正走进了观众的中间,为老街的历史底蕴增添新色彩,同样老街也为这些艺术展现添了更多韵味。
城市海纳百川更魅力
一座城市不仅靠传统的积淀,更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从2006年开始,海口市对精品文艺演出给予一定补贴,这一政策为海口带来了种类繁多、精彩纷呈的中外演出,也让海口市民更多更好地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魅力。
从2012年开始举办的海口仲夏文艺季把文化对市民、对城市的影响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今年文艺季的国际板块———首届海口国际青年实验艺术节更是彻底打破了百姓与艺术的距离。“在北京,这些都是小剧场里的小众演出,拿到街上来演出,这还是第一次。”魏颖如是说。记者了解到,艺术节的节目选择和安排,组委会下了很大功夫,力图做到每一个节目都有价值。
相关文化专家表示,对海口而言,能够呼唤到世界各地名气显赫的艺术精英已经并不能有太多的惊喜,接纳国内外的新锐艺术是一种城市心胸,更是对城市艺术文化版图未来的一种预设与描摹。首届海口国际青年实验艺术节,不以盈利为目的,确保艺术节的公共性和独立性,尝试打造一个真正能代表海口文化实力和形象的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