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从“闯关东”到“下海南”
因两地医保对接,哈市医保部门曾有统计:在三亚生活的黑龙江籍流动人口有30万之多,仅哈尔滨人就达13万,而三亚本地常住人口也就68万。
这几年,我和哈尔滨人一起当上了“候鸟”:冬天在三亚,夏天回哈尔滨。在三亚活动,逛商场、溜海边,随时随地都会遇到哈尔滨人。就连饭店也打上了哈尔滨的印记:什么“太阳岛”“东北人”“东北饺子”,到处都有,生意格外火爆。
冬季最冷的哈尔滨和最暖的海南结缘,也就是这十来年的事。那些当年闯关东的后代们开始过上了好日子。有的子女为了让老一辈在海南过个暖和冬天,尽享晚年,在三亚等地买了房子或租了房子,以示孝顺。没承想,几年下来,长年犯“喉巴”的老人不咳了。老人感觉气也上来了,肺也不肿了,身子骨也硬实了。“要想身体好,常来海南岛”的广告宣传,使哈尔滨人尤其是老年人坐不住了,“下海南”一时成为时尚,其规模超出人们的预想。
因两地医保对接,哈市医保部门曾有统计:在三亚生活的黑龙江籍流动人口有30万之多,仅哈尔滨人就达13万,而三亚本地常住人口也就68万。有人笑称:三亚东北人占“半城”。这么多人冬季蜂拥而至,房屋租赁业跟着兴旺起来,哈尔滨人一栋楼一栋楼地买和租,旅游者要想找一处价格合理的房子还真比较难。蔬菜等副食品的价格也跟着上涨起来。
热情、奔放、豪爽的哈尔滨人也和他们闯关东的祖辈一样,易与人沟通和融入当地社会。早先,三亚人少,夜晚显得冷清。自从东北人一多,各项文化活动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使三亚成了“不夜城”。在三亚红沙地区有一栋楼被哈尔滨人给包了。入夜,这些“候鸟”们纷纷走出家门,快乐地扭起东北大秧歌。扭毕,开始跳起交谊舞,其间有人伴唱。渴了,旁边就放一堆椰子砍上几个喝。平时很少出门的当地农民围观,相互交流,其乐融融。
哈尔滨是个享乐城,人人都有唱歌、奏乐的技能。一些退休的文艺界人士,更是担当起辅导当地人的责任,热心地培养文艺骨干。夜晚的三亚湾海滩灯火闪烁,各种演唱会、歌咏比赛接连开展,少不了东北人的积极参与。他们学习当地人的黎族舞蹈,也教给当地人扭秧歌,每天把个海滩闹得人山人海。
有趣的是,哈尔滨人下海南的阵势也带动了三亚人北上哈尔滨。他们借着哈尔滨冰雪节、哈洽会、哈尔滨之夏等契机,举办各种“国际旅游岛”推介会,引得哈尔滨参观者人头攒动。
在一家卖椰子的店铺里,我遇上几位穿着椰子衫的哈尔滨老人,随意攀谈起来。他们无不为世事的变迁而喟叹。一位常在海边境垂钓老人说,这是神仙过的日子,每天看着大海,吸着海风,这福分大去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感慨地说,要说起来,我们这些人大多是当年闯关东人的后代。你看过电视剧《闯关东》吧?我的爷爷带着父亲为了求生存,就是那样从山东逃难到哈尔滨的。苦就别说了,随时有生命危险。现在多好,下海南,那是享受!一个世纪一家人两种命运,这得感谢今天这个时代啊!(祖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