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特约评论员:矢弓
家里有学龄儿童,家里这些日子就不得安宁。今年海口市对中小学新生入学推行学位制,材料之多,手续之繁,门槛之高。让很多家长抓狂。人们纳闷,海口的好学校为什么这么少?
海南日报连续两天,有两个整版的篇幅,推出了《海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查》。调查透露出的一些数字,似乎能让仁们明白,普通人家的孩子,上一所好学校为什么这么难?
海南日报报道,今年海口市小学新生和初一新生5.7万人,而公认的优质学校只能提供5千个学位,如此比例,有9成学生与优质学校无缘。什么叫优质学校?就是无论硬件,即学校设施,还有软件,即师资力量,都排名居前的学校,也就是家长们期盼的好学校,海口市公办和民办加在一起,也不足20%。报道还说,海口市直属优质公办学校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和海甸岛。少而且分布不均匀,这成了海口市义务教育的瓶颈。
海口市为什么好学校稀缺?说到底是钱的问题。2010年海南日报撰文,说十一五期间,海口教育5年投入超90亿元。海口市2005年GDP是300亿,2010年600亿,按平均400亿的4%算,海口教育的投入不仅不欠账,还超出了10亿元。如果把90亿元平均到500所学校,每所学校可以均摊到1800万元。可从一些学校的外观来看,好像这胡椒面没撒到,或者没撒这么多。那么,这些钱投到哪里去了?
到了2012年,海口市的GDP已经到了800亿元,那么,今年的教育投入应该是每年32亿元,500所学校均衡投入,每个学校也有640万元。海南日报报道,海口市龙华区最近3年来投入4.5亿,均衡城乡教育发展。而2011年龙华区的GDP超过300亿,按4%投入应每年12亿,3年应该是36亿元,投入略超十分之一还得到表扬,那别的地方差距到底有多大?
投入欠缺,可学校还是要建的。于是,海口市只得集中优势兵力,继续重点打造优质学校。海口市行政中心搬到西海岸,很快优质学校也搬到了西海岸。一些企业也看到了海口市优质学校存在巨大缺口,纷纷在海口寻求教育投入的高额回报。湖南师大收购了双岛学园,罗牛山的经营方阵是“养猪育人”,国科园学校几经沉浮,这些民办学校弥补了海口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部分短板,也给海口的学生家长带来的沉重的负担。毕竟,谁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僧多粥少,媒体开始呼吁“家长理性选择,观念升级换代”。可是,很多学生家长很难做出这样的“理性选择”。同是共和国的新一代,同在党的阳光下,凭什么你的孩子一开始就跑在前面?当学校都能分出三六九等的时候,谁能在好学校面前保持淡定?我们到底是应该先做到教育理性投入,还是既成事实后希望家长“观念升级换代”?在严重的教育不公平面前,无论是专家还是官员,这样的呼吁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啊?
有外行出招,海口能不能率先做到全市的学校一张图纸,一个标准,一样的投入,师资轮换。如果做到了这些,不用谁苦口婆心,家长的选择自然会回归理性。做不到这一点,把优质学校建在公务员小区附近,然后给别人设置重重叠叠的门槛,这只能让更多的人失去理性,让每年的新生入学成了拼爹,最后损害的是政府的形象,损失的是共和国今后的建设力量。
给海口的义务教育算了这笔账,有关部门能看得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