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国宽带是“爬行动物”肯定不会言过其实。实际上,能否维持爬行速度还要靠“天时”和“地利”,碰到上网的高峰期和宽带用户密集区,网速蜗牛往往就变成了“漩涡”,一直在屏幕上转个不停,就是转不出应有的画面来。
出现这种爬行蜗牛或转个不停的“漩涡”,并非都是用户购买的网速不够。有的用户购买的是号称10兆以上的网速,本来应该是飞瀑直流,但同样还是“漩涡”不断。这到底是为什么?
昨天,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了这一问题的调查,揭开了中国宽带经营的种种猫腻。
央视选择了几个国家或地区,从上网资费到网速进行测试对比。调查显示,我国上网费用是美国4倍、网速却不及美国一半;网络宽带多造假,全国固网宽带用户达到的实际带宽仅仅是标称带宽的55%,这意味着这些宽带用户在带宽上所花的有将近一半都是冤枉钱;宽带销售经过层层盘剥,所有费用最终都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相关法规的缺失,让消费者面对运营商投诉无门……
在我国宽带运营体系中,除联通、移动和电信三家一级运营商外,还有许多小运营商。他们从上一级运营商手里购买宽带,经多次转包后再卖给尽可能多的用户,摊薄成本赚取利益。大量宽带用户拥挤在有限的资源上,便出现了承诺网速高、使用网速低的局面。
宽带的层层转包就像工程的层层转包,每一层都要从中获利。这些利益决不会都由运营商获取,相信有许多会落入个人的腰包。
在一些小区或楼盘,规定只能接入某个运营商的宽带,这使得上有大运营商的垄断,下又有转包商的垄断。用户别无选择,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实际网速远低于运营商承诺的网速,说是“独享”的网速却变成了分享网速,这是一种欺诈行为。一些运营商或转包商利用多数用户不懂检测技术和一些免费网速检测工具的不准确来欺骗用户,这让维权变得十分困难。今年上半年,包括宽带服务在内的互联网服务投诉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比重继续呈上升趋势,由2011年同期的32.9%上升到34.5%。
在网络时代,人们在工作、阅读、购买、娱乐、交际等等都更加依赖网络,网络已经成为水电之外的工作和生活第三必需品。可是现在用户花更多的钱,却享受更低的网速,每次上网时,网堵心更堵,不但影响工作,还影响心情。
在使用网络的简单过程中,我们如今要面临垄断、欺诈、心情堵塞和可能的行业腐败等诸多问题。我们的相关管理部门,能否在严守网络出入口时,分出一点时间和精力,管一管宽带运营的垄断和无序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