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中国企业走进欧洲”论坛在上海圆满闭幕,本届论坛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国家开发银行合作举办。在为期两天的会议当中,外交部相关官员、“走出去”企业代表、中欧专家学者等围绕“欧洲宏观经济形势”、“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机遇和挑战及案例分析”和“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公关对策”等主题,结合中国企业在欧投资和开展公共外交的情况、成功与失败案例,开展了深入研讨。
本届论坛成为了遭遇金融危机的欧洲国家争取中国资金的宣讲平台,法国、希腊、立陶宛、荷兰、波兰、西班牙、瑞士等欧盟国家驻华外交官介绍了各自国家投资招商领域、相关政策举措及中国企业在该国经营情况,他们表示欧洲整体投资机会多、政府支持力度大,且人力、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和服务业条件好,非常欢迎中国企业继续扩大投资贸易。欧盟驻华代表强调,欧盟与多个经济体签有自由贸易协定,在高新技术、成熟品牌、分销渠道、企业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有优势,有利于加强中欧投资和贸易关系。
英国经济学家罗思义(John Ross)表示,目前欧盟各国经济复苏步伐不一,整体复苏将是个长期化过程。中欧关系发展状况总体上有利于中国企业进入欧洲,欧洲地区政局相对稳定,中国企业赴欧投资面临很好的机会。中国企业需要了解欧洲经济情况及其对中国在欧投资产生的影响,积极开拓新的投资领域和目的国。
针对中国企业走进欧洲的话题,李肇星会长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得好’。我们应该学习欧洲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同时要有自己的品牌、专利,出去了就要保证‘质量’。”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秘书长宋荣华称,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是经济行为,而且是融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中国企业在走向欧洲的过程中开展公共外交十分重要。企业要深化本土化经营管理,提升公共外交意识和能力,通过易于为所在国接受的形式开展公共外交,尊重所在国文化传统,塑造良好企业形象。
中欧专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积极出谋划策,认为企业走进欧洲需调整心态,做“学习者”、“合作者”、“博弈者”,明确经营战略、组建专业团队,了解目的国政策、法律、劳工环境标准、投资具体流程;呼吁欧洲国家摈弃保护主义,切实改善中欧合作环境,保障在欧中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实现互利共赢。企业代表分享了投资欧洲的策略及面向目的国政府、工会组织等开展公共外交的经验和体会。刘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