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海口4个区公益蔬菜批发市场相继投入运营。目前,4个批发市场仅夜间蔬菜批发交易量在旺季时就达到300吨,淡季保持在200吨的水平。本地叶菜的批发价较其他市场同类蔬菜批发价平均低2角至5角,降低了市场采购成本,缓解了本地菜销售难。
但与此同时,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出现了白天人气不旺,个别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还出现了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对此,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口市将积极引导本地种植户、合作社进驻,再通过北菜南运批发相结合,力争在品种、价格上形成优势。鼓励在保证批发市场公益性同时,利用错峰时间开展昼间蔬菜直销业务。同时完善冷库等设施,引进有实力的品牌农产品企业,进行产销直供对接,进一步降低销售成本。
设立背景:
缺少固定交易场地,本地菜销售难
今年1月20日零时刚过,海口市琼山区高登街与中山南路交汇处附近的中间地段,一位蹬着三轮车的菜农在该路段空地停下,准备摆摊。海口市交警支队、琼山区城管等联合执法人员走上前告诉菜农:“这里的马路市场已经取缔,蔬菜批发交易可以到新建的琼山公益性蔬菜批发直销市场去。”
此后,海口另外三个区公益蔬菜批发市场相继投入运营。
建设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是基于什么情况考虑?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基于规划设置要求和民生实际需求。
第一是规划设置要求。海口市南北蔬菜批发市场经过多年培育,逐渐发展成为我省经营规模最大蔬菜批发市场,主导我省蔬菜批发业务。市场经营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其中80%商户主要从事岛外菜经营,仅20%的商户从事本地蔬菜经营,岛外菜几乎垄断整个批发市场,海南本地叶菜缺少固定交易场地。蔬菜生产散户长期以来展开“游击战”,严重影响城市管理。鉴于此,亟需合理规划布局适合于海南本地实际的蔬菜流通体系。
第二是民生实际需求。建设公益蔬菜批发市场可以解决本地菜销售难,实现产销对接,增量投放。受季节性天气、气候因素影响,海南本岛叶菜产量不均衡,因货源无法保持稳定,逐渐淡出正规市场经营,农户生产出来的蔬菜无正规场所销售,进而滋生夜间马路批发市场,菜价无形上涨。
2013年初,统计部门对海南蔬菜进行调查,数据显示本地叶菜价格偏高。为降低海南本地叶菜价格,解决本地菜销售难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从蔬菜生产源头上增加种植量,另一方面及时扩宽本地菜在流通领域销售渠道,实现蔬菜增量投放市场。
此外,是国家优惠政策的强力支持。2012年至2013年国务院相继出台《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及《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综合工作方案》优惠政策,支持鼓励政府出资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等。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海口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在4个区各建设一个小型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
效果初显:
市场日交易量旺季时达300吨
4个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投入运营几个月过去了,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预期效果已初显,主要体现在解决卖难,稳定产销;稳定价格,保障供应;把关质量,追溯监控方面。
在解决卖难方面,每年海口本地70%蔬菜经由南北蔬菜批发市场、海玻农贸市场批发及销往岛外。而将近30%的蔬菜无销售渠道,由此滋生大量马路批发市场。而4个区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的建设,为本地菜生产者提供了固定交易场所。通过批发市场与生产基地合作,稳定了市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购销关系,保证农产品供货数量,也降低了市场采购成本,解决本地菜的销售难问题。
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大,在市场供应不稳定、供求不均衡以及自然灾害突发等情况下,公益性的批发市场可以更好地发挥稳定市场价格、保障民生的功能。海口本地蔬菜在交易场地有限的情况下,销售不成规模,人工成本、运输成本增加、生产技术手段落后造成蔬菜价格上涨,淡季尤其突出。蔬菜销售场地问题解决后,蔬菜生产者能够积极投入蔬菜生产,扩大蔬菜生产的规模,增加蔬菜生产的品种、数量,从而降低蔬菜生产成本。
该负责人认为,设立公益性批发市场一方面帮助解决农产品批发进场交易问题,保障市场供应;另一方面调节市场价格,发挥着积极的公益功能。批发市场选址选择在市城区范围内,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运输成本,实现从田头到批发市场,再到餐桌,减少中间(商)流通环节。
目前,4个区批发市场仅夜间蔬菜批发交易量在旺季时就达到300吨,淡季保持在200吨的水平,秀英、琼山、美兰3个批发市场已成为海口市本地蔬菜一级批发点。本地叶菜的批发价较其他市场同类蔬菜批发价平均低2角至5角。且由于批发市场属于公益性,对进入的蔬菜批发商免收进场费和摊位费等费用,有利于抑制蔬菜批发价格的大幅波动,保持平稳价格水平。
目前,各区公益性批发市场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安排专人负责检测,把好“准入关”,逐步完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
有待解决:
白天人气不旺,个别市场利用率不高
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政府建设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的初衷是为了形成健康透明、竞争有序的蔬菜批发市场体系,达到解决本地蔬菜卖难,保障蔬菜供应之目的,而并非直销零售,所以造成一些公益性批发市场白天人气不旺,市场冷清的局面。
位于秀英区海秀镇儒益村东北侧、临近椰海大道的秀英区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白天只有一个名为“阿龙蔬菜批发专业户”的摊位前有蔬菜销售,全天销售蔬菜的摊位极少。海口加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是市场的管理方,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批发市场销售对象主要以附近村民为主,零售蔬菜的市场很小,目前主要是每天晚上以批发蔬菜为主,营业时间集中在凌晨2点至7点。
美兰区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位于美兰区文明东路山内村,整个市场白天也没有菜摊,现场管理人员王先生说,这个市场白天从来不营业,只有凌晨3点至6点才有商户进场批发蔬菜。
琼山区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前,很多商贩把蔬菜放在马路上交易。
位于龙华区滨涯路佳捷商务酒店旁的龙华区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菜摊简易,白天没有设立固定摊位。
为什么公益性批发市场白天人气不旺,市场冷清?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以批发海南本地蔬菜为主,为本地蔬菜生产户及生产基地提供固定交易场所,受本地市民传统消费行为习惯影响,本地蔬菜生产户习惯在夜间进行交易。交易时间约在凌晨2点至5点,4点左右进入交易最高峰。加之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主要是批发,在市场内设置固定摊位是不符合批发客观实际的。
在分析龙华区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利用率有待提高时,该负责人表示,这主要是受到4个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是区位劣势。龙华区较其他3个区远离本地蔬菜生产基地,无法保证充足货源供应,无稳定的供货商和采购商。二是市场周边交通不利于车辆疏导停放。三是没有冷库配套设施。四是原来的市场管理者没有市场经营管理经验。
经营转变:
设本地菜及“北菜”白天直销专区
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能不能在白天开展直销零售业务,提高利用率?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海口4个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中,有3个市场选址条件确实比较适合在白天开展直销零售业务。因为这些市场靠近居民密集区,周围人口分布密度合适,交通方便;市场的建设规模介于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之间,经营面积适合设置直销专区,利于市场培育。
据介绍,海口市拟鼓励在保证批发市场公益性同时,利用错峰时间开展昼间蔬菜直销业务。“但此项工作涉及面较广,我们将逐步推进此项工作。”该负责人说。
海口市将建立健全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经营监管体系。市物价、商务、农业、城管等相关部门,将及时会商研究出台直销市场经营管理方案,加大马路市场整治力度。
海口市还将委托有经营管理经验的管理企业加强公益性市场营运管理,建立经营企业优胜劣汰退出机制,签订委托经营协议,保障蔬菜货源供应。
在不影响夜间批发市场的情况下,对白天开展直销业务市场的内部分区进行规划,分本地菜直销专区及“北菜”(北方进岛蔬菜)直销专区。以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为基础,引进一级批发商户入场直销经营,积极引导本地种植户、合作社进驻,再通过北菜南运批发相结合,力争在品种、价格上形成优势。
此外,加大政策宣传,实行明码标价,形成与传统农贸市场价格对比优势,吸引市场周边的住户、机关单位、学校、餐饮采购商,让老百姓切身体会到公益市场的实惠。
对于龙华区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利用率不高的情况,计划通过引进有丰富管理经验、稳定供货渠道的农产品经营企业经营管理市场,改变传统批发经营模式,开展直销业务,通过直销窗口带动批发。
受区政府的委托,龙华区商务局7月4日正式委托海口加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经营龙华区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该公司入驻,有望为龙华区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升级平台:
搭建经营方与生产基地对接平台
部分市民反映,目前4个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基本上就是搭建一个交易大棚,其他配套设施并不完善。下一步会不会采取措施?
对此,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口将首先完善配套功能。除秀英批发市场已配套相应设施外,海口市计划继续增大投入,完善龙华、琼山、美兰区配套设施,增设冷库、增配配送冷藏车,完善信息系统、蔬菜检测设备。
同时,建立信息预警监测机制,将农产品监测体系、生活必需品应急市场调控体系有机结合,实时掌控种植产量、市场运营及蔬菜销售等数据信息,以价格监测、数据分析和资讯收集作为支撑价格调节、行政决策的手段。力争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市场优化运营、运营增大辐射的良好局面,以达到批发商户经济效益与政府主导平抑菜价惠及百姓的社会效益双丰收。
此外,完善紧急措施应急机制,推进食品安全流通信息追溯系统。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销地有准入、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信息可查、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全质量追溯体系,提升公益性市场诚信经营度。
据介绍,海口将搭建4个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的市场经营方与生产基地对接平台,维持良好的经营环境。引进有实力的品牌农产品企业,进行产销直供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减少运输成本,丰富菜场供应,降低销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