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发展方向:把握“七个着力”共同缔造美丽陵水
11月13日,陵水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县长杨文平在大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回顾总结了陵水过去五年的工作,为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发展思路和任务目标指明了方向。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陵水正处在建设美丽陵水的升级阶段、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全县必须要拿出卓有成效的意识形态工作,凝聚起攻坚克难、齐心奋进的精气神,汇聚起“美丽陵水·共同缔造”的智慧和力量!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生态立县、创新兴县、智慧强县”的发展思路,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今后五年要实现的任务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11%。
为了实现目标任务,要重点把握并做到“七个着力”:
——着力优化结构,保持总量与质量统一。围绕“主要经济指标高于或优于全省平均水平、比全国提前一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把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发展作为努力方向,向更深层面、更广领域加速推进。提升文化旅游服务业、热带高效农业、互联网信息产业、医疗健康产业、高端房地产业、海洋产业比重,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性的增长。
——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多渠道扩大消费。深入实施质量强县和品牌战略,积极开展品牌营销,推出绿色、健康、智能的高附加值产品,重点实施休闲度假游、养生养老、医疗健康、住房、信息、绿色、教育、文化体育等八大消费工程,引导各类服务业改善供给结构。
——着力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实施行政审批、财税体制、国有企业、科技机制、规划体系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攻坚,为创新机制增添活力。优先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创建“国家有机农业生态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和陵水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加速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陵水互联网创业园等园区建设,培育互联网信息产业、海洋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以更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和培养一批急需人才,为“智慧陵水”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着力协调发展,促进整体均衡。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实现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同步推进。
——着力绿色发展,实现循环低碳。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1.5%以上,水体质量巩固提升,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城乡环境更加优美,让绿色成为美丽陵水的底色。
——着力开放发展,深化合作共赢。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全面融进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在区域合作中实现新的跨越。加快国际农业论坛区、中非(海南)合作示范区建设,拓展对外农业、文化交流。用足用好用活国际旅游岛先行先试政策,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将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打造成为对外开放新高地。
——着力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价格保持基本稳定,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形成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黄艳艳 陈思国)
未来五年主要工作:绘就发展蓝图 全面决胜小康社会
政府工作报告从建设活力陵水、富裕陵水、智慧陵水、绿色陵水、美丽陵水、幸福陵水、和谐陵水等七个方面阐述了陵水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是新一届政府的五年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美丽陵水的蓝图已绘就,陵水将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引领新常态,按照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的战略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勇于担当,同心同德,再铸辉煌。
今后五年,陵水将重点从七个方面抓好各项工作: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建设活力陵水。提速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加快农场社会管理属地化改革,推进城市规划管理改革,优化市政设施规划布局,完善市政管理功能,拓展市政管理范围,加快推动户籍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教育管理机制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管理治理体系更加科学完善;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投资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国际医院、科技信息、免税购物、高端康体产业,推动国际农业论坛区、中非(海南)合作示范区建设,继续做强做响陵水国际羽毛球挑战赛等国际体育赛事品牌,加快建设英州互联网种业小镇;以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为发展平台,开工建设陵水城市轻轨项目、滨海旅游大通道项目,与大三亚实现互联互通。
——优先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富裕陵水。优先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推进陵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陵水广陵高科南繁育种基地、鲁宏荔枝标准示范基地、陵水万裕深水网箱养殖基地等省级和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陵水圣女果、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等特色品牌,发展海产品、热带果蔬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推进国家南繁育种基地建设;优先发展海洋产业,五年内计划投资44.2亿元,规划发展海洋旅游、海洋信息等产业,把海洋产业打造成为陵水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展旅游服务业发展空间,建设水口庙至南湾猴岛段滨海旅游公路,打造成全省最优美的滨海旅游公路和全域旅游示范项目,争取南湾猴岛景区升格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把陵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成中国十大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到2020年,争取国家4A级以上景区达到5家,培育和壮大大里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开发森林旅游、文化旅游、购物旅游等一批新的旅游业态。
——培育发展新动力,建设智慧陵水。优先发展互联网产业,全力打造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加快建设智慧城市,进一步完善腾讯智慧陵水各公共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南海大数据“一院一谷一中心”合作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新兴产业,集中优势资源推动中电科海洋信息产业、汉能新能源综合示范基地项目等已落地项目的发展,积极培育养老医疗、温泉疗养、中药养生等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健康产业,加快发展会展业,依,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发展金融保险服务业;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积极推广“院士工作站”、“吴山工作室”等模式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工程,加快综合性大学建设步伐,完善陵水智库,建立区域内多学科的国内外专家顾问队伍,为陵水长远发展谋篇布局。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陵水。陵水将坚持把生态作为核心优势,坚持不懈治污染减排放、植树造林、治理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1.5%以上;强力推进增绿护蓝工程,五年内计划投资13亿元,推动新村泻湖、黎安泻湖水环境及岸线整治等十大项目;全力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为目标,深入开展“美丽陵水·清洁家园”行动,把椰林镇桃万村等36个行政村打造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开展蓝色海湾综合治理工程,对新村泻湖、黎安泻湖和土福湾进行环境综合整治、退堤还海、清淤疏浚,改善海湾生态环境质量。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陵水。提高城乡发展建设水平。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制约城乡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加快交通、水利、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严格执行“多规合一”,落实“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管理措施,全面提升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集中力量抓好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
——坚持民生优先,建设幸福陵水。推进精准脱贫,为实现“两年精准脱贫、三年巩固提升”的扶贫工作目标,开展基础设施脱贫、产业脱贫、旅游脱贫、务工脱贫、保障脱贫、多渠道帮扶等六项重点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鼓励搭建众创空间、创业服务平台,深度挖掘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功能,培养电子商务创业人员,建立“就业E通”网络服务平台,提供智能化公共就业服务,每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00人以上,实现就业再就业培训3000人以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重点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参保工作。提速慈善福利机构建设,启动残疾人服务中心、椰林敬老院和群英敬老院建设。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加大推进陵河北岸片区、滨河南路片区、党校片区、黎安地区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危旧房等棚户区改造力度,力争五年内全面完成城乡危旧房改造任务。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和谐陵水。优先发展教育,落实好“两免一补”、教育精准扶贫等惠民政策,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到2020年,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县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标准,20%的小学和40%的中学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繁荣城乡文化体育事业,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巩固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渔船通”和广播进村建设成果,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完善基层公共体育设施,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建设“健康陵水”,深入推进“三医”联动综合改革,加强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等制度衔接;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陵水”建设,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治理行动,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建设,开展双拥共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规范宗教管理,维持宗教稳定。(黄艳艳 陈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