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旅游|广告服务|惠购|公益

|注册

新浪海南> 资讯 >行业资讯>正文

陵水县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工作亮点

A-A+2016年11月15日10:22新浪海南评论

  亮点一:五载谱写跨越新篇章 创造20多项全省“率先”“第一”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是陵水发展质量最好、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是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的五年,是扩投资上项目成果最丰硕、基础设施最完善的五年,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五年,是生态环境改善最为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民生投入力度最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最快的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行政效能明显提高的五年。

  过去五年,是陵水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陵水县各族人民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谱写了经济跨越发展,综合实力大步跃升的绚丽华章,创造了20多项全省“率先”、全省“第一”、全国“首个”、亚洲“之最”。

  ——“三医”联动综合改革被省政府确定为唯一的试点县,率先实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二保合一;

  ——司法改革先行先试,县法院被列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首批试点法院;

  ——五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6.7亿美元,在全省位列第一;

  ——建成全省最大的养老服务中心;

  ——陵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获得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称号,成为陵水乃至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张金名片;

  ——陵水广陵高科南繁育种基地被评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国家南繁育种重点基地;

  ——2016年在全省第一个开展夏修水利;

  ——建成全省第一个县级“全域旅游”服务中心;

  ——建成亚洲最大的清水湾游艇码头;

  ——率先在全省建成县域互联网创业园;

  ——在全省率先发展县域农村电子商务,成为阿里巴巴入驻海南的首个市县;

  ——成为“智慧海南公共服务平台”在海南落地的第一个市县项目;

  ——在全省率先实施推广光伏扶贫;

  ——成立了全国首个县级的碳汇基金,累计募集1500万元;

  ——在全省率先完成民族地区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

  ——在全省率先对所有60岁以上城乡居民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

  ——在省内率先实现中小学12年免费教育;

  ——率先实施中小学生营养改善工程,

  ——2016年中央民大附中陵水分校高中基础会考平均分在全省排名第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全国第一批示范项目,被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率先在全省实现免费孕前优先健康检查全覆盖;

  ——在全省率先为每个村委会聘任人民调解员,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6%以上;

  ——全省第一个实现县、乡、村三级法律顾问全覆盖。

  亮点二:2011—2016年GDP年均增长10%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过去五年,是陵水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陵水县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等各种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好成绩,全面完成了十四届政府任期工作目标任务,迈出了实现全面小康的铿锵步伐。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2016年是陵水发展质量最好、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 五年来,陵水主要指标均以两位数快速增长,快于全省平均水平。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约是2011年的1.6倍,年均增长10%;2012年以来连续五年规模位列全省第三,跃升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百强县,为全省财政收入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16.3%的速度增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年均增长16.8%,实现翻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11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4%;三次产业比重由44.6:17.7:37.7优化为31.9:20.4:47.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11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0.8亿元,是2011年的4.2倍;全社会用电量24.2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7.1%。

  亮点三: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2016年是陵水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的五年。五年来,陵水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多项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强力改革释放新动能,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消费需求融入新元素。

  五年来,陵水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多规合一”改革、“三医”联动综合改革、农垦改革和司法改革等五大项改革工作,多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并取得成效。行政审批改革不断深化,推行“一张审批网”和“三证合一”,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提速70%,比省级要求提高20%。“多规合一”改革被确定为全省试点市县,完成全县总体规划编制,在推动形成全县统一空间规划体系上迈出了重要步子。“三医”联动综合改革被省政府确定为唯一的试点县,率先实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二保合一,患者实际住院补偿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试点工作得到国务院的肯定。农垦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实施农场社会管理属地化、医疗卫生、教育等改革工作。司法改革先行先试,县法院被列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首批试点法院。完成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管理体制调整,实现县区融合一体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完成了桃园糖厂、陶瓷厂、汽车修理厂等国有企业的破产处置工作。

  五年来,全县累计进出口总额438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6.7亿美元,在全省位列第一。积极融入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在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上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出婚庆蜜月、亲子自驾、雨林养生等旅游线路。与河北医科大学、解放军301医院开展卫生帮扶合作,嫁接优质医疗资源。陵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对外合作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在与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紧密合作的基础上,还与新加坡、荷兰、以色列等国开展国际间合作。成功举办2016海南陵水互联网+农业大会、2016中国(陵水)互联网南繁研讨会、2016海南·中俄金融联盟合作创新论坛等一批重要会议论坛,积极参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合作,推动“一带一路”背景下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

  五年来,陵水积极实施家电、摩托车下乡等促进消费政策,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服务业。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县城形成了以海韵广场为中心的商圈,吸引了肯德基、苏宁易购、百佳汇超市、屈臣氏等一批企业进驻,利达超市、福乐多超市相继建成运营;清水湾及珊瑚宫殿的社区商业、旅游休闲、养生健体三大商圈,历经五载醇熟绽放,一批酒店、银行、餐饮、超市、汽车租赁等对外营业,国际学校、知名医疗机构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高端消费人群的集群效应逐渐显现。农村淘宝、家政服务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城乡消费日趋活跃。

  亮点四:扩投资上项目实现稳增长强后劲

  为了推动陵水经济的转型升级,这五年,陵水积极谋划、争取、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再掀项目建设的新高潮,以项目稳投资,以投资稳增长,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使省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县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省下达陵水县的重点项目108个,计划投资381.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42.2亿元,投资完成率达116%。陵水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全力服务“三湾”企业开发,开展服务社会投资“百日大行动”,一批项目得到快速推进,雅居乐游艇码头、莱佛士酒店、威斯汀度假酒店、富力万豪酒店、碧桂园珊瑚海一期、东和福湾等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湾”建设持续发力,成为推动陵水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动力。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文黎景观大道及延伸线、海风小镇、垃圾转运站等多个项目复工并加速推进,投资65亿元的富力海洋主题公园建设提速。

  五年来,陵水精心谋划,安排县政府投资项目360个,计划投资215亿元,已竣工133个,完成投资66亿元。在投资项目“百日大会战”期间,新开工项目26个,完成投资14.7亿元。建设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764.6公里,全县自然村硬化道路实现全覆盖,桃园大道、建设路、北斗路、滨河南路二期建成通车,完成县城供水工程二期、六大片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龙门景观大道、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公路建设加快,启动青山水厂三期、县城应急水厂、县城三期水厂、垃圾转运站配套设施项目建设,硬件设施得到加强,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齐全,建成全省最大的养老服务中心,总投资4亿多元的中央民大附中陵水分校落成使用。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城区和行政村光纤宽带覆盖率均达到100%,4G网络信号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2%。这些重大项目,不仅为当前稳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也为未来发展增强了后劲。

  五年来,陵水组织参加国内大型投资合作洽谈会20多场,累计签约项目71个,计划总投资1525.3亿元,己开工或注册落地项目26个。碧桂园集团、阿里巴巴集团等一批大企业纷纷进驻陵水投资运营,招商工作由过去的“招商”转为“择商引智”。

  亮点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四大产业发展迅猛

  近年来,陵水积极采取措施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力求高起点发展特色经济,现代农业、旅游服务业、互联网+产业、新兴产业等四大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壮大。2016年,全县农业增加值预计达到 26亿元,年均增长4.7%;海洋渔业总产值预计达到14亿元,年均增长5.5%;冬季瓜菜总产量153.2万吨,出岛总量130.2万吨。高标准推进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建成省级农业示范基地4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个,陵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获得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称号,成为陵水乃至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张金名片,陵水广陵高科南繁育种基地被评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国家南繁育种重点基地。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陵水圣女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填补了我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领域的空白,五年来新增农产品注册商标55个,获得省著名商标3个。在持续开展冬修水利的同时,今年在全省第一个开展夏修水利,在防御今年第21号台风“莎莉嘉”时发挥了明显作用。

  旅游服务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五年累计接待旅游人数2452.9万人次,其中过夜人数593.6万人次,旅游收入44.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6%、10.2%、15.9%。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取得突破,分界洲岛景区成功创建全国首家海岛型5A级旅游景区,椰田古寨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大里乡村旅游示范点在今年10月开业运营。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全省第一个县级“全域旅游”服务中心、亚洲最大的清水湾游艇码头,温德姆等11家高端酒店相继开业。旅游品牌打造和推介活动异彩纷呈,成功举办光坡圣女果采摘季乡村游、大里重阳节登山观瀑游活动,连续五年成功举办城市营销全国巡展活动,连续三年举办LPGA蓝湾高尔夫球大师赛活动,“珍珠海岸·美丽陵水”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房地产业平稳发展,“三湾”高端房地产业在逆势中实现上扬,商品房累计完成销售面积418万平方米,销售额757亿元。

  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率先在全省建成县域互联网创业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已有15家企业入园落户。阿里巴巴、腾讯、谷歌、领英等一批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快布局陵水。总投资20亿元的中国电科海洋信息产业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将全力打造国内卓越、世界一流的海洋信息技术高地和产业聚集地。谋划发展大数据产业,出台全国首个县级大数据产业实施意见,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并引进南海大数据“一院一谷一中心”项目,海南省南海大数据应用研究院及京陵数据谷挂牌成立。在全省率先发展县域农村电子商务,成为阿里巴巴入驻海南的首个市县,建成84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完成智慧陵水项目建设和运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成为“智慧海南公共服务平台”在海南落地的第一个市县项目。出台扶持互联网产业发展措施“金十条”以及电子商务奖励办法“金十八条”,设立专项扶持资金7000万元以上。

  新兴产业发展迈出新步子。财政贴息带动农民小额贷款3.3亿元,比前五年增长279.5%;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4.9亿元,比前五年增长405%。促成海南银行在陵水设立支行。积极发展光伏产业,在全省率先实施推广光伏扶贫,计划投入1亿元,通过建设村级光伏电站和户用分布式光伏来助力贫困户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积极发展会展业,成功举办2016亚太地区酒店合作论坛、2016中国(陵水)国际潜水节、2016首届海南国际旅游岛(陵水)青年狂欢节等会议节庆赛事活动。

  亮点六:生态环境保持全省一流 强化陵水优势和竞争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2016年是陵水县生态环境改善最为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五年来,陵水不断加大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大行动,践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承诺,大气、水体、近海海域质量持续优良,生态环境保持全省一流,为走绿色崛起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逐步强化陵水的优势和竞争力。

  陵水成立了全国首个县级的碳汇基金,累计募集1500万元。“绿化宝岛”工程五年来累计植树造林3.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1.3%。启动蓝色海湾综合治理工程,推进解决新村泻湖、黎安泻湖、土福湾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开展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三年专项行动,陵水河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实施新村红树林恢复工程和县城至新村国道两旁绿化改造工程。加强海岸带保护,拆除海岸带200米范围内违法建筑2.4万平方米,海防林恢复植树3.3万株。加快推进新能源应用,与汉能集团共同建设新能源综合示范县,助力节能减排降耗。加快推进空气监测项目建设,投入1091万元建成清水湾雅居乐、香水湾富力、土福湾、陵城养老院空气自动站点。推进城乡环境大整治,大力整治城乡环境,今年初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加大污水和垃圾处理力度,投资7600万元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建成6个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并陆续投入使用,完成县城污水管网延伸工程,全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取缔县城非法营运三轮车,共回收车辆606辆。打违攻坚工作效果显著,五年累计拆除违法建筑42.5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存量大幅减少。

  亮点七:五年民生投入超180亿元 占一般预算累计支出总额70%以上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的最大职责。陵水每年将地方财政支出的70%左右用于改善民生,民生投入不断向困难地区、困难群众倾斜,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五年来累计支出180.7亿元,占地方一般预算累计支出总额的76.2%,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011—2016年,陵水县财政用于扶贫的资金达到6亿元,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为历届政府投入最大的五年。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50466人减少到2016年的8060人,下降84%;贫困村、老区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1868元增加到2016年的5250元,增长181%。陵水实施产业扶贫、安居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救助扶贫、保障扶贫、培训扶贫等工程,千方百计助力贫困村和老区村摆脱贫困,还创造性地采取电商扶贫、金融扶贫、光伏扶贫等新手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五年来,在贫困地区完成公路硬化277.3公里,解决了5.8万人行路难问题;完成水利农田硬化渠道45公里,解决了1.8万亩农田无水灌溉问题;完成11宗供水工程,解决了1.9万人的饮水难问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贫困村、老区村推广种植芒果2万亩、槟榔2.8万亩、橡胶1万亩、冬季瓜菜6万亩;完成危房改造2203户;转移培训农民4800人,年输出剩余劳动力达500多人。

  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7507套,超额完成省下达计划,改造农村危房9700户。在全省率先对所有60岁以上城乡居民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全县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月145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年最高支付限额由8万元提高到15万元,新农保和城居保参保率均达95%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100%。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五年累计新增就业265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培训农村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94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6000人。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陵水始终把教育当做头等大事来抓,五年来共投入39.5亿元。在省内率先实现中小学12年免费教育,率先实施中小学生营养改善工程。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县中小学校实现光纤全覆盖,新建中小学校舍2.9万平方米,建成27所公办幼儿园,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公办幼儿园的目标。规范化学校建设扎实推进,思源实验学校等7所中小学校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合作办学项目进展喜人,中央民大附中陵水分校开园办学,中央民大海南校区的筹建工作有序推进。2016年,全县高考录取率达87.9%,创历史新高,中央民大附中陵水分校高中基础会考平均分在全省排名第一。

  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突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全国第一批示范项目,被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成功举办陵水国际羽毛球挑战赛、全国广场舞总决赛、全国自由式男(女)子摔跤赛、中华龙舟大赛总决赛、海南省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12年全省“三月三”(陵水)主会场活动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基本形成“基本医疗报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四道医疗保障体系,五年来共救助患者7810人,救助金额6537万元。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完善,五年累计投入2.1亿元,建设了一批医疗卫生业务用房,实现卫生室行政村全覆盖。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陵水模式”受到国家卫计委和省政府的肯定,被确认为国家级乡村医生签约化服务定点联系县。率先在全省实现免费孕前优先健康检查全覆盖,计生工作获得了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计生工作先进单位。

  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开创新局面。安全生产工作平稳健康发展,荣获2013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年度考核先进单位。推进“平安陵水”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海岛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优秀禁毒市县,县公安局获得全国优秀公安局、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建立起覆盖县、乡镇、村居、网格的四级社会管理信息平台,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绩效考核优秀单位。在全省率先为每个村委会聘任人民调解员,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6%以上。

  亮点八: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推进依法行政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2016年是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行政效能明显提高的五年。近年来,陵水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创新性地开展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参与和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的重要作用,行政效能不断提高,勤政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取得了新成效。

  五年来,陵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94件、政协委员提案434件,出台政府规范性文件63件。完善行政决策规则和程序,成立了县决策咨询委员会,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制订提供咨询建议。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设,成立县政府法律顾问团,为县政府、直属各部门、各乡镇政府及全县116个村(居)委会全部配置法律顾问,是全省第一个实现县、乡、村三级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市县。

  推行网上办公、并联审批、电子政务等便民新举措,“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实现县、乡、村便民服务体系三级全覆盖,县政务中心窗口单位五年累计办结审批事项6.9万件,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五年累计受理事项1.5万件,真正做到便捷惠民“接地气”。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公布行政权力清单2118项,责任清单1063项。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县政府网站连续两年在全省市县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排名第一。

  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政府机关作风明显改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二十条规定,规范公务活动,清理办公用房,全县“三公”经费支出逐年压减。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集中开展整治“庸懒散奢贪”、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公务用车等专项治理,纠正不正之风。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政府自身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文/黄艳艳 图/陈思国)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视频|旅游|读图|专题|站点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