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五年成就之一:从国定贫困县跃升为全国地财收入百强县 三产不断优化升级
过去五年,陵水的经济综合实力有了质的飞越,产业转型升级稳步向前,一连串代表着发展成果的数字十分振奋人心,不但顺利完成了“十二五”工作目标,还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可以看到陵水正一步步成为一个“强县”。
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是2011年总量的1.52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4亿元,比2011年增长135.2%,成功从国定贫困县跃升为全国地财收入百强县;固定资产投资比2011年增长93.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11年增长53.7%和8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1年增长63.4%。2016年1-9月份,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2.6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2.2亿元,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增速第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增速第一。
三次产业比重由2011年的44.6:17.7:37.7调整为2015年的33.2:20.8:46。产业结构越来越合理,不断向优化升级的方向发展。
旅游品牌逐步叫响。五年来旅游接待人数2413.8万人次,其中过夜人数576.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3亿元。分界洲岛于2013年升级为全国首家海岛型5A级旅游景区,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城市营销活动,五年累计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418万平方米。
热带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陵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已成为国家级农业园区,成为海南现代农业的一张王牌。全县新增农产品注册商标55个、省著名商标3个,“陵水圣女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全县共有4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4个农村淘宝服务站点、县级农村淘宝服务中心均建成运营。
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实现重组再开园,中电科海洋信息产业基地正加快建设,“一院一谷一中心”落户先行试验区,陵水互联网创业园顺利开园。仅仅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一年间,新增互联网企业39家,注册资金2亿元,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迅猛。
回眸五年成就之二:释放改革红利 让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陵水围绕“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生态”三大历史任务,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上项目促发展,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促和谐,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着力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真正使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今年以来,坚定不移走“生态立县、创新兴县、智慧强县”之路,取得系列发展新成就,不断开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五年来,陵水各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先行试验区开发建设稳步推进,体制机制逐步理顺,文黎大道、海洋主题公园、垃圾中转站、海风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投资项目审批提速70%;“多规合一”改革完成阶段性成果,“三医”联动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农垦改革、司法改革先行先试,走在全省前列。
五年来,陵水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社会发展的首位,发展环境明显改观。陵水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环保项目顺利完成;依法拆除违章建筑42.5万平方米,盗采资源行为得到有效遏制,600多辆营运载客三轮车顺利退市;“绿化宝岛”大行动深入开展,五年共新增造林3.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1.3%。“美丽陵水·清洁乡村”活动成效明显,大墩村、港尾新村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大艾园村、老欧坡村等高质量文明生态村陆续建成,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
五年来,民生投入不断加大,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了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好事。五年共投入民生领域180.7亿元,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76.2%。县城路网改造、桃源大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三湾”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率先在全省实现民族地区村级道路全覆盖;全县光缆通达率100%、4G网络信号覆盖率92%。在全省率先实现12年免费教育和学生“营养改善工程”全覆盖。贫困学生从小学直至大学均享受教育资助;中央民大附中在陵水办学,成绩突出,中央民族大学海南校区拟落户陵水。新增就业2.65万人,农村劳动力输出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新农保、新农合、城居保等连年超额完成任务,医保报销、大病救助和重大疾病救助基金构成城乡居民医疗三大保障线;全省第一个县级公立养老服务中心建成使用;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3万套。五年共投入扶贫资金5.2亿元,帮助4万余人实现脱贫。
回眸五年成就之三:党员干部转作风提精神 民主法治建设稳步提升
近年来,陵水加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涌现了纪明杰、陈林雄等一批先进典型。走基层、夜访贫困户在干部中蔚然成风,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许多干部成了老百姓的贴心人。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力度使,民主法治建设得到稳步提升。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共调整任用科级干部62批922人次,其中提拔干部316人。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开展“强党建 促增收”、“党建引领 精准扶贫”等活动,顺利完成乡镇领导班子和村级组织换届,配齐配强带头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出台《党政一把手“四不直接分管”》《党员干部“十不准”》《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管理办法》等制度;五年共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14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60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56件,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为了倡导文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陵水先后举办2012年全省“三月三”(陵水)主会场、“海丝天籁·博鳌国际音乐论坛”、“百万农民心向党-纪念建党95周年海南农歌会”等大型文艺活动;成功举办羽毛球国际挑战赛、中华龙舟总决赛等重大体育赛事;完成电影电视“村村通”、“渔船通”、农家书屋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全国第一批示范项目;成功举办“陵水文明大行动”、“最美陵水人”和“陵水精神”评选等活动,评选出了“美丽陵水·共同缔造”的陵水精神,启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工作。
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综合治理,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431个网格服务平台,受到中央和省的肯定;成功建成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率先在全省成立县级决策咨询委员会和覆盖县、乡、村三个层级的法律顾问团,聘请一批知名专家,创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新机制;不断深化平安陵水建设,五年共立刑事案件3183起,破获1832起,八大类暴力性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安全生产2013年至2015年连续3年获得全省先进,群众安全感持续增强。
县人大颁布实施了《陵水黎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陵水黎族自治县自治条例》进行了修订,办理代表议案、建议共694件。完成乡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依法选举产生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政协服务全县大局,对绿化宝岛建设、县黎苗民歌民服民舞进校园等社会热点问题建言献策,办理政协提案共434件。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规范宗教管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工商联的职能作用,凝聚发展合力,汇聚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