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个月的评选,儋州 “十大小吃”结果日前正式公布。这“十大小吃”,从146种儋州参评小吃中层层推选,脱颖而出,成为儋州小吃中的佼佼者。
“小吃”不小!从历史底蕴来看,儋州小吃无不源远流长,有的绵延一千余年。从现实推广来看,儋州小吃誉满琼岛内外,五湖四海都有粉丝。从内在品质来看,儋州小吃味道美营养足,口感好食疗功能强。从外在卖相来看,儋州小吃颜值高造型靓,色香味俱佳不夸张。
“儋州十大小吃”就要端到您的眼前了,在这里只能一饱眼福;如果想一饱口福,那就直奔儋州,来品尝新近出炉的“十大小吃”吧!
儋州擂茶

相传,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在出征武陵途中,因酷热难熬,加之瘴气漫起,瘟疫流行,将士病倒大半。他只得下令屯住山边,一面派人寻医求药,一面派将士帮助百姓耕种。村中有位老妈妈见马将军军纪严明,很受感动,便献出祖传秘方,研制成擂茶让将士们每日服用。不几天,染病的将士个个康复,瘟疫再也没有漫延。后来,擂茶在民间广泛流传了下来,甚至越过琼州海峡传到儋州。
擂茶不是茶,美味飨万家。据儋州擂茶制作者王雪林介绍,擂茶的制作很复杂,采用纯手工磨制而成。擂茶的主要材料有:花生、芝麻、茶叶、萝卜干、薄荷、罗勒(又名金不换)、紫苏、芫荽、穿心莲、苦刺心,还配有豆角、韭菜、芥菜、虾等。擂茶具有清热、解毒、生津的食疗功能。长期食用擂茶,还能美容养颜。
中和芝麻豆腐

“江水流来沙盖沙,拔开水面种芝麻,哥种芝麻妹种豆哟,芝麻结子豆开花。”这首军话民歌《江水流来沙盖沙》在儋州市中和镇流传颇广。郭沫若到儋县考察时,曾称赞:“儋州山歌,不是唐诗,胜似唐诗。”
中和芝麻豆腐制作者汤锦莲介绍,这道小吃,选用本地黑芝麻炒香,再配以米磨浆,如芝麻糊般在文火的锅中搅拌而成。待冷却后极像黑色的豆腐,切小快盛于碗中,用芝麻红糖粉醮食或冲冰镇糖水同食。
口感细腻,香味缠绕。细品中和芝麻豆腐,回味无穷。炎炎夏日,中和芝麻豆腐颇受食客青睐。在中和乃至整个儋州,中和芝麻豆腐是一道传承数百年的美味小吃。
中和香糕

中和香糕,可谓闻名遐迩。
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儋州东坡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韩国强,在其主编的《州城揽胜》一书中,就对中和香糕进行推介。
韩国强介绍,香糕的选料主要有:炒米、瓜条、瓜仁、榄仁、肉丁、猪油、芝麻、白糖等。其制作方法为:先把糯米炒熟后磨成粉,然后加入配料,放在模具中压实即可,无需火烤。香糕松脆、香甜、润滑,口感好,没有月饼炽热,很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中和香糕参赛者汤世强说,在儋州话里,香糕被称为“凳脚饼”。每逢中秋佳节,这种小吃都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如今在产品中,与时俱进地添加了保健植物辣木原汁,使传统口味有了新的提升,更具市场前景。
中和不老馊馍

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儋州东坡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韩国强,在主编的《州城揽胜》一书中,对中和不老馊也进行了推介。
韩国强说,不老馊是中和最受欢迎的小吃之一。春节临近,中和家家户户准备不老馊过年。其制作方法为:先把糯米和粳米磨成粉,再加糖浆搅拌,然后加入酶,等待发酵,可取一团团摊平,并将预先用糖腌制好的白肉丁做馅包好,放在蒸笼里蒸熟。有客至,将随时可取的不老馊蒸好待客。即使没客来,想吃时就取出来蒸。不老馊的成品成焦黄色,呈扁锥状,面色发亮,色彩鲜明,香味四溢,嫩滑爽口。
中和不老馊馍参赛者张锦荣说,不老馊糢在中和古城是一道传承千年的地方特色小吃,象征团圆、美满、甜蜜与喜庆。古镇上的人们对不老馊都情有独钟。
五色饭

五色米饭,俗称五色饭、青精饭,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紫、粉红五种颜色而得名,在当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每到农历三月三、端午节、七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黎苗同胞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五色饭吃,是黎族、苗族家用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
五色饭参赛者温月琼说,五色饭的制作方法为:枫树叶、黄姜、三种不同颜色的鸭脚叶,用水煮出液汁而成五种颜色。黑色是枫树叶浸泡而成,具有独特去风湿、凉血清热、强筋益气力;黄色是黄姜,有生血、行血、美容之效,女性食用效果极佳;红色、粉红色、紫色均是鸭脚叶制成,具有清热解毒,益肠胃等作用。这些树叶采摘于美丽的兰洋松涛水库边,这里山清水秀、景色优美、原生态无污染。因此,五色饭颜色清新、五彩缤纷、晶莹透亮、滋润柔软、味道鲜美,吃起来让人回味无穷。